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疫情之下,中國經濟彰顯出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交出靚麗成績單: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GDP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十四五”時期,中國將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對外經貿合作。
與此同時,美國遭受疫情重創,經濟下滑、社會撕裂、亂象頻出。在華美企如何看待后疫情時代的中國市場?科技巨頭對“脫鉤”或“去全球化”的論調持何態度?央視新聞記者走進百年企業IBM,專訪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包卓藍(Alain Bénichou)。
“一定要抓住巨大的中國市場”
IBM作為一家有110年歷史的企業,經歷了從主機、IT服務、軟件到如今的混合云和人工智能(AI)核心業務的多次轉型。扎根中國近四十年來,IBM積極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和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
雖然中美關系的緊張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IBM帶來了沖擊,但中國政府有效的疫情管控、中國經濟的迅速恢復、數字技術的長足進步反而使IBM對中國市場信心倍增。
“大部分中國金融機構和電信公司約80%的關鍵業務負載仍在本地部署,還未上‘云’。另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一份報告,2020年至2024年間,全球企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投資會從500億翻倍至1000億美元。在這項投資上,中國將是世界第三。我們一定要抓住巨大的中國市場”,包卓藍說。
“科技無國界”
作為在華美企CEO,包卓藍呼吁中美兩國妥善處理分歧,“我們需要一個更可預知、更具穩定性的環境來服務客戶。”
針對某些政客宣揚的“脫鉤”言論,包卓藍說:“IBM對此堅決反對。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與中國‘脫鉤’將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退化,企業將在未來5年內增加1萬億美元的額外成本。我們能負擔得起嗎?‘競合’——競爭加合作,是應對挑戰的最好方式。”
談及“去全球化”現象的抬頭,包卓藍表示,對于一家跨國公司而言,這是個“問題”。“從文化角度來看,全球化必不可少,從科學與技術的角度來看也一樣。今天的大多數算法都來自開源社區,由來自世界各地、共享技術且相互關聯的開發人員組建的。這里不存在國界,科技沒有國界。”
“全家熱愛中國文化”
被員工親切稱為“小包總”的包卓藍坦言,與中國已結下不解之緣。“我們全家都熱愛中國文化,我的父輩們很早就來過中國。我的兒子在深圳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還學會了中文!當我被提議來中國的時候,我立馬就同意了。”
包卓藍解釋道:“這其中不只有經濟考量——考慮到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和實力,也有文化與個人因素,因為我的家庭和中國有著共同的價值觀。我們重視教育、尊敬長者、會為孩子付出一切以確保他們得到最好的教育。我們熱愛科技,重視商業,這些價值觀在中國也被廣泛認可。”
監制丨王姍姍 張鷗 閆博
制片人丨王薇 申珅
主編丨李瑛
記者丨鄭珺之
編導丨樊嘉晨 代根華
攝像丨付海亮 康毅
剪輯丨郭銳
視覺丨楊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