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全文如下。
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編制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21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一、規劃基礎
(一)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科技創新成效顯著,設施建造、運輸裝備技術水平大幅提升;交通運輸建設現代化加快推進,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高;交通運輸對外開放持續擴大,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交通運輸發展有效促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產力布局優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綜合交通網絡布局仍需完善,結構有待優化,互聯互通和網絡韌性還需增強;綜合交通統籌融合亟待加強,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運輸與相關產業協同融合尚需深化,全產業鏈支撐能力仍需提升;綜合交通發展質量效率和服務水平不高,現代物流體系有待完善,科技創新能力、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平還要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
(二)形勢要求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增強,社會大局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國內國際新形勢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更加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注重交通運輸創新驅動和智慧發展;更加突出統籌協調,注重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和城鄉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更加突出綠色發展,注重國土空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突出高水平對外開放,注重對外互聯互通和國際供應鏈開放、安全、穩定;更加突出共享發展,注重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著力推動交通運輸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發揮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擴大循環規模、提高循環效率、增強循環動能、降低循環成本、保障循環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三)運輸需求
旅客出行需求穩步增長,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不斷增強。預計2021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車出行量)年均增速為3.2%左右。高鐵、民航、小汽車出行占比不斷提升,國際旅客出行以及城市群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東部地區仍將是我國出行需求最為集中的區域,中西部地區出行需求增速加快。
貨物運輸需求穩中有升,高價值、小批量、時效強的需求快速攀升。預計2021至2035年全社會貨運量年均增速為2%左右,郵政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速為6.3%左右。外貿貨物運輸保持長期增長態勢,大宗散貨運量未來一段時期保持高位運行狀態。東部地區貨運需求仍保持較大規模,中西部地區增速將快于東部地區。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加注重質量效益、一體化融合、創新驅動,打造一流設施、技術、管理、服務,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好先行。
(二)工作原則
——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局,堅持適度超前,推進交通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有效支撐國家重大戰略。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拓展投資空間,有效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國情、改革開放。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要求和資源稟賦氣候特征,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探索中國特色交通運輸現代化發展模式和路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互聯互通,深化交通運輸開放合作,提高全球運輸網絡和物流供應鏈體系安全性、開放性、可靠性。
——優化結構、統籌融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強規劃統籌,優化網絡布局,創新運輸組織,調整運輸結構,實現供給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推動融合發展,加強交通運輸資源整合和集約利用,促進交通運輸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強化銜接聯通,提升設施網絡化和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整體效率。
——創新智慧、安全綠色。堅持創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賦能,促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提升交通運輸智慧發展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盡早達峰,降低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促進交通與自然和諧發展。
(三)推進綠色發展和人文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與生態空間協調,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實施交通生態修復提升工程,構建生態化交通網絡。加強科研攻關,改進施工工藝,從源頭減少交通噪聲、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加大交通污染監測和綜合治理力度,加強交通環境風險防控,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推進多式聯運型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形成以鐵路、水運為主的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格局。加強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設施更新利用和廢舊建材再生利用,促進交通能源動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
加強交通運輸人文建設。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功能配置和運輸服務標準規范體系,滿足不同群體出行多樣化、個性化要求。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無障礙裝備設備,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健全老年人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滿足老齡化社會交通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運輸服務人性化、精細化水平。加強交通文明宣傳教育,弘揚優秀交通文化,提高交通參與者守法意識和道德水平。
(四)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建立健全適應國家綜合立體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政策體系。推進鐵路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深化國家空管體制改革,實現郵政普遍服務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分業經營。完善交通運輸與國土空間開發、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政策協商機制,推進多規融合,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和執行協同性。加快制定綜合交通樞紐、多式聯運、新業態新模式等標準規范,加強不同運輸方式標準統籌協調,構建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強交通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交通組織,推動標準國際互認,提升中國標準的國際化水平。以大數據、信用信息共享為基礎,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新型治理機制。
加強交通運輸法治建設。堅持法治引領,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推動綜合交通等重點立法項目制定修訂進程,促進不同運輸方式法律制度的有效銜接,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系。全面加強規范化建設,提升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平,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實普法責任制,營造行業良好法治環境,把法治要求貫穿于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服務、安全生產各環節全過程。
加強交通運輸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跨學科科研隊伍建設,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交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體制機制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行業文化建設的治理機制。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的勞動者大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全過程,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推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發展中的作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全面調動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力和水平,為實現本規劃綱要目標任務提供根本保證。
(二)加強組織協調
加強本規劃綱要實施組織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實施協調推進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推動各類交通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協同建設。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等部門要細化完善財政、用地、用海、城鄉建設、環保等配套政策及標準規范。健全本規劃綱要與各類各級規劃銜接機制。
(三)加強資源支撐
加強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項目土地等資源供給,規劃、建設過程嚴格用地控制,突出立體、集約、節約思維,提高交通用地復合程度,盤活閑置交通用地資源,完善公共交通引導土地開發的相關政策。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與交通規劃協調機制和動態調整管理政策。
(四)加強資金保障
建立完善與交通運輸發展階段特征相適應的資金保障制度,落實中央與地方在交通運輸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確保各交通專項資金支持交通發展。創新投融資政策,健全與項目資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長期資金籌措渠道。構建形成效益增長與風險防控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機制,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健全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支持政策體系,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邊境地區支持力度。進一步調整完善支持郵政、水運等發展的資金政策。支持各類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為市場化運作的交通發展提供融資,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五)加強實施管理
建立綜合交通規劃管理制度。本規劃綱要實施過程中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土空間、區域發展、流域等相關規劃銜接,與城鄉建設發展相統籌。各地在編制交通運輸相關規劃中,要與本規劃綱要做好銜接,有關項目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交通運輸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本規劃綱要實施動態監測與評估,組織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在通道、樞紐、技術創新、安全綠色低碳等方面科學論證并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強化本規劃綱要實施進展統計與監測工作,定期開展規劃評估,依據國家發展規劃進行動態調整或修訂。重大事項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