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養育休假制度、增加托育服務供給、優化經濟支持政策、保障婦女就業權益,農工黨中央提出4大建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2021年全國兩會臨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于2月24日獲悉,農工黨中央將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擬提交《關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提案》(下稱提案)。
提案中稱,雖然我國近年來逐步出臺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但政策整體效能與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目標尚不適應,具體體現在:我國生育支持政策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較為碎片化,協同性不夠,且更多側重于支持“生”,在支持“育”方面尚顯不足。
此外,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效應不大。提案著重提到婦女產后職業發展、生育保險制度政策惠及面較窄、男性陪產假“縮水”現象嚴重等問題。
提案就以上問題提出四大建議:完善養育休假制度、增加托育服務供給、優化經濟支持政策以及保障婦女就業權益,抓住“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機會窗口期。
于經濟方面,出生人口短期影響到嬰兒相關的市場,長期影響到住房、養老金等問題。鄭迪坤 攝
人口出生率連續下滑
自2017年至2019年間,我國全年出生人口連續三年下滑,由2017年的1723萬人跌至2019年的1465萬人,出生率也由12.43‰跌至10.48‰。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出生人口不僅影響人口總量,更影響人口結構。于經濟方面,短期影響到嬰兒相關的市場,長期影響到住房、養老金等問題。
多位人口學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單靠生育政策調整,并不會立刻扭轉我國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局面,除了鼓勵生,還需支持育。
農工黨中央提案中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點:“我國生育支持政策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較為碎片化,協同性不夠,且更多側重于支持‘生’,在支持‘育’方面尚顯不足。”
提案中寫到,全面二孩政策實行以后,嬰兒養育的個稅扣除政策沒有跟進;房地產調控政策對二孩家庭改善型住房剛性需求支持不足;對于0-3歲幼兒撫養,公立托育機構有效供給存在短板;對于部分不孕不育、單親等家庭,面臨生育支持政策包容性不足。這些現實困境對部分生育愿望造成壓制性影響,全面二孩政策潛能釋放不足。
提案還指出,我國生育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效應不大的問題。提案稱,前期,部分地方結合實際出臺生育支持政策,但效應發揮不足。如,盡管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都明確規定女性就業保護,但婦女產后職業發展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又如,我國生育保險制度政策惠及面較窄,對生育支持作用有限。2019年底全年享受生育醫療待遇約680萬人次,享受生育津貼待遇約420萬人次,遠低于我國實際生育婦女規模。再如,雖然有地方規定男性陪產假,但因種種原因,陪產假“縮水”現象嚴重。
四大層面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提案表示,生育支持政策涉及面向個人和家庭的生育假期、托育服務、福利津貼、教育保障、稅收優待、住房保障、就業支持等一系列社會經濟制度。
基于上述問題,提案列舉四點建議。
一是完善養育休假制度。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增設生育二孩獎勵性產假。可考慮將目前98天的產假適當延長到半年,增加產假靈活性,允許新生兒母親視情況分散休假。從國家層面,統一規定并大力推行男性陪產假,可靈活使用。
二是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明確國家在公共托幼服務中的主體責任,積極推動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將2-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納入以公立機構為主的普惠型幼教體系。鼓勵和支持黨政機構、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力量,盤活各種閑置資源,創辦開設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并就近實現資源開放共享。積極探索居家式托育,將社區家庭作為托育服務的補充形式,通過照護培訓、資金補貼、評選表彰、監管服務等方式,鼓勵鄰里互助托育。
三是優化經濟支持政策。實行家庭稅收減免,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等相關支出納入專項附加扣除。經測算,如將3歲以下嬰幼兒納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范圍,全國一年的個稅減少金額僅占個稅總額的0.07%~0.11%,對個稅總額的影響微弱。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將覆蓋范圍從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的職工擴展到所有醫保參保人群,明確產前檢查、住院分娩和計劃生育手術三項基本待遇都納入醫療保險。探索多種形式的育兒津補貼制度,逐步形成普惠型育兒津補貼模式。探索二孩家庭教育補貼政策,減輕子女教育成本。探索住房優待政策,對因再生育而需改善住房的家庭在申請政策性住房或購買改善型商品房時給予優先優惠。
四是保障婦女就業權益。優化細化法律規定,強化法律監督執行,保障女性平等就業權利,讓女性產后能夠順利回歸職場。對開設非營利性托幼服務、支持因生育而暫離工作崗位的職工重回崗位的企業,按企業規模和女工占比予以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提高企事業單位給付比例,降低女性因生育造成失業風險。
提案指出,要抓住“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機會窗口期,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系統性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并建議人社部、教育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承辦該提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