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李廣富。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北獨樂河村村民李廣富在和田洛浦縣的鹽堿地上,反復試驗,改良土壤,讓平谷大桃在和田開花結果,種出了甜度達到25的桃子,帶動村民共同致富。談到今年的新計劃時,李廣富說:“現在我的基地有500多畝,今年還要跟亦莊合作再建一個200多畝的園區,品種、技術全由我們負責。”
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工人
2018年初,李廣富在平谷區農業農村局組織下,到和田洛浦縣實地考察,響應結對幫扶,攜手奔小康行動,成立洛浦縣平洛森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出任總經理。
和田地區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干燥、水源豐富的獨特生態,非常適合大桃生長;李廣富初到洛浦縣,公司承包的地塊存在嚴重鹽堿化,水位高的問題,不適合種植桃樹。
為了能夠種活種好桃樹,土地改良勢在必行。北京農科院制定了土壤改良方案,李廣富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土改實驗;劃分地塊,逐一試行。新疆時間與北京時間的時差剛好是2個小時。每天早晨李廣富很早就到園區做好一天的準備工作,確保工人10點上班順利工作。桃樹的種植在農民眼中還是新鮮事物,從桃苗栽種種植深度到土壤檢測、糞肥配比,從后期管理不同于平谷區大桃的藥劑使用,到新型噴藥機的正確操作,每一項李廣富都親自參與、實驗甚至手把手地教會每個工人。
隨著大桃試種成功,村民也越來越接受了。大桃成長期3年,在桃樹種下去頭兩年,農民可以在林下種植小麥或蔬菜,第三年大桃就能收獲了,土地完全不浪費,這也免去了農民的后顧之憂。
一季大桃吸引村民就業2000多人次
經過一年的努力,總面積350畝的園區全部整理完畢,雜草叢生、荒涼貧瘠的鹽堿地平整規劃。栽種果樹200畝,成活率達到78%。園區內的鹽堿地得到了極大改良,平谷大桃在洛浦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2020年初次掛果,大桃產量過萬斤。
在多魯吐格曼貝西村,大桃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在桃苗的栽種、修剪等環節,李廣富不定期雇用當地少數民族村民就業,一季大桃能吸引當地村民就業達2000多人次。當地村民阿爾孜古麗的丈夫患強直性脊柱炎,喪失勞動能力,3個孩子和生病的丈夫全靠她務工掙錢維持生活。2019年,她看到“平谷大桃”洛浦基地的招工信息,也報了名。在這里,她負責打藥、修剪、采摘,再干些零活兒,每月能掙3000元左右。掙了錢,她給家里買了全自動洗衣機,還買了電動摩托車。
技術人員還把種植技術送到了村民家中,李廣富為洛浦縣山普魯鎮、多魯鄉兩鄉鎮4個貧困村460戶貧困家庭提供桃樹1.4萬棵,讓村民用以發展“庭院經濟”。面積近130畝,李廣富還負責生產指導全程服務,為240余位村民培訓了種桃技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