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商務部印發《關于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好穩外資工作的通知》從五個方面提出二十二條具體舉措,布置今年穩外資工作。
通知介紹,今年將編制《“十四五”利用外資發展規劃》,制定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負面清單之外的外資準入限制措施,確保汽車、金融等領域開放舉措落地生效。
通知還要求,加大用地、能耗、資金等方面支持力度,推動重點外資項目加快落地和建設。同時,引進重點領域重大外資項目要符合國家產業發展規劃,并按規定履行相關手續,避免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
此外,通知要求,研究完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制度,放寬外國投資者戰略投資上市公司資質條件、持股比例、持股鎖定期等要求。
以下為該通知重點條款的解讀:
深入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好2020年版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確保汽車、金融等領域開放舉措落地生效。進一步清理負面清單之外的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嚴格落實“非禁即入”。
落實《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用好鼓勵政策,充分發揮稅收、用地等優惠政策效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
解讀:2020年全國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0條減至33條,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由37條減至30條。在放開商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等方面大幅降低準入門檻。
而在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新增或修改了集成電路、激光投影設備、超高清電視、呼吸機、ECMO、自動駕駛、AI、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等諸多條目,這為下一步利用外資提供了諸多新的機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負面清單之外,外資進入國內還存在不少其他政策法規上的限制,這導致“大門開了小門未開”等情況,商務部此舉意味著將加快清理負面清單之外的準入限制,打破外資準入的“玻璃門”。
編制《“十四五”利用外資發展規劃》。通知要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強“十四五”時期利用外資工作謀劃,編制發布《“十四五”利用外資發展規劃》,為“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提供指導。
解讀:2020年,中國非金融領域實際使用外資增長4.5%,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今年1月份形勢開局良好。
但在近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指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仍然是穩外資穩外貿,他判斷穩外資的形勢嚴峻復雜,不確定性較高。一方面,是因為疫情的不確定性,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各國對投資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利用外資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跨國公司財富縮水,對外投資乏力。IMF預計,自危機開始以來,投資者已經自新興市場撤資83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資本外流;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2020 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將下降近40%,流入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FDI預計將下降高達45%。另一方面,疫情發生后,一些國家加快推進“去中國化”,鼓勵產業鏈回遷;部分跨國公司重新審視其全球供應鏈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重構,這為中國利用外資提出新的挑戰。此外,新一屆美國政府短期內無意取消對華關稅,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仍將持續。去年又對我國采取了入境人員管制等措施,導致國內部分外資企業外遷壓力增加。
綜上,“十四五”時期的穩外資工作面臨不小挑戰,而這也正是本通知發布的重要背景。
推動重點外資項目加快落地和建設。動態調整重點外資項目清單,將符合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的相關重點外資項目納入重點服務保障范圍,密切跟蹤項目洽談、簽約和建設進展,加大用地、能耗、資金等方面支持力度,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和建設。
制定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形成更多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根據戰略定位、發揮特色優勢,推進相關產業鏈供應鏈開放發展。
解讀: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出臺跨境服務貿易的負面清單,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冼國義介紹,這是中國推進服務領域制度型開放的一個重要探索。目前,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就研究制定這一清單開展相關工作,中國研究制定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將逐步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模式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制度,有序推進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
而在2018年10月,上海曾發布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標志著上海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建立,其中,“特別管理措施列表”本著與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相銜接的原則,以表格形式進行編寫,共梳理出159項特別管理措施,涉及13個門類,31個行業大類。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中國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主要有兩個考慮:
其一,中國在與韓國、澳大利亞等國開展自貿談判時專門設置了服務貿易談判章節,但實際內容是打了折扣的。比如中韓自貿協定第17章專門有服貿章節,在這部分雙方約定未來將在負面清單基礎上繼續談判。在服務貿易領域,中澳雙方首次形成了“一正一負”的模式,即我對澳方以“正面清單”模式開放,澳方對我以“負面清單”模式開放。隨著新一輪自貿協定談判的推動,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非常必要。
其二,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存在著數額不小的逆差,服務領域競爭力與國際先進水平也存在不小差距,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是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增加服務行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
推動降低外資研發中心享受政策門檻,引導外商加大在華科技創新投入。參照粵港澳大灣區有關省市做法,結合實際出臺更有競爭力的子女就學、個稅優惠等政策措施,積極引進高質量發展急需的國際一流人才。
積極吸引戰略投資。研究完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制度,放寬外國投資者戰略投資上市公司資質條件、持股比例、持股鎖定期等要求。
解讀:資本市場正在成為吸引外資戰略投資重要的平臺。大量中國企業通過海外上市融資獲外資戰略投資。近年來,港交所開啟了其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制度改革。近年來港股進行了上市機制的改變,接納“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同時也調整了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規則,這或將掀起一輪赴港二次上市潮。而與港交所存在競爭關系的新加坡交易所近年也宣布修例引入同股不同權等上市規則。
然而,部分現行政策已不適應利用外資過程中出現的新趨勢。比如,境外直接上市反投本地的海外資本在外管部門被計入模糊的“其他項目”下;外資通過設立投資基金、孵化初創企業等方式進入杭州也難以做好屬地統計;現行政策對固定資產、土地、廠房等非單一主體的外商投資項目不予認可等。
通知提出,放寬外國投資者戰略投資上市公司資質條件、持股比例、持股鎖定期等要求,將加大外資在國內外資本市場投資中國的力度。
(作者:夏旭田 編輯:周上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