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資料圖片/首都文明辦提供
2019年10月1日國慶節,觀禮臺志愿者通過領唱、揮動國旗等方式帶動氣氛。資料圖片/首都文明辦提供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愿者招募計劃啟動。資料圖片/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新修訂的《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以下稱新版《條例》)3月1日起正式實施。北京將為通過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的志愿者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鼓勵企業和其他組織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優秀志愿者;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可將志愿服務情況納入考察內容;博物館、圖書館、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可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給予優待。
新京報訊 新修訂的《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3月1日起正式實施。參與本次立法修訂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二級教授、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志愿服務發展研究會副會長莫于川介紹,與2007年出臺的舊版條例相比,新版《條例》九成以上條款發生了改變或調整,對志愿者的權益保障也進行了細化規定。
九成以上條款有改變或調整
“舊版《條例》共32條,未分章節;新版《條例》共六章50條,包括總則、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活動、促進措施、法律責任和附則。”莫于川說。
莫于川曾先后參與過舊版和新版《條例》的立法工作,還是本次修法研究工作的首席專家。他表示,此次修法創新點和亮點諸多,不僅是條款數明顯增加,而且原有32條中約九成以上條款均有所改變或調整,有的是增加要素,有的條例被拆分等。
莫于川介紹,舊版《條例》頒布時,由于人們對志愿服務認知不足等客觀情況,可參考經驗不足,內容較單薄。新版《條例》框架結構變化大,分章的結構更加符合立法規律和法律制度的內在要求,有助于完善志愿服務管理體制。志愿服務誰來做、誰來管、如何管,都非常明確,也便于學習理解和貫徹實施。
考慮志愿服務存在風險 增加相應條款
“舊版《條例》中有的法律條款表述較簡略,此次也做了修訂,并納入了一些與時俱進的新內容。”莫于川舉例道,如總則一開頭便加入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十分具有時代特性。
同時,新版《條例》更加專業化、精細化、人性化和高效化。例如,對于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條例明確,組織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應當與其年齡、智力、身心健康狀況相適應。
考慮到志愿者可能存在的風險,新版《條例》增加了至少5條以上的條款,從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告知、必要的知識技能培訓、造成損失損害時如何求助、撫恤資金來源等多方面,對志愿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保障,并鼓勵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為在志愿服務中權益受到損害的志愿者,無償提供各類法律服務。
完善激勵條款 將為志愿者買保險
莫于川表示,新版《條例》強化了對志愿者的激勵,并對志愿服務促進措施進行完善,且在條款中盡量寫實,從物質、經濟、體制等各方面進行細化。
條例補充完善了激勵保障的內容,包括獎勵、補貼、時間儲蓄、社區回饋,以及為志愿者購買保險等。同時明確,鼓勵企業和其他組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可以將志愿服務情況納入考察內容;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公園、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給予優待。
此外,針對法律責任,新版《條例》也非常明確,這在舊版中是沒有的。對于在志愿服務中出現的一些不恰當、不誠信甚至違法行為,對其懲罰和實施主體都有清晰界定。
■ 解讀
北京冬奧會開辦在即 條例也需與時俱進
為何此時修訂《條例》并頒布實施?莫于川介紹,近十幾年,北京志愿服務工作發展很快。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幾乎所有市民都認識到了志愿者的重要性。舊版《條例》已不能完全滿足當下實踐,條例法規也需要與時俱進。不僅如此,與現有的行政法規相比,舊版《條例》也有所不足。
還有一個原因是北京冬奧會舉辦在即。莫于川說,舊版《條例》為當年的北京奧運志愿服務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如今,離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幕不足一年,志愿服務中的諸多現實情況也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條款來保障。同時,在過往大型活動和賽事中暴露的一些問題,也讓修訂《條例》變得更緊迫。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志愿服務在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強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和暢通“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等要求。2017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志愿服務條例》。北京市亟須通過修訂《條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促進、規范和發展志愿服務事業的最新要求,更好地推動北京志愿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為2022年北京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莫于川認為,新版《條例》實施后,不僅會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志愿服務工作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更好的法律保障,還將增強志愿者和被服務對象的信心。同時,北京是“首善之區”,志愿服務活動的頻次和體量均居全國首位,志愿服務體系也相對更成熟,新版《條例》實施還將為全國其他城市志愿服務立法建制提供新樣本,甚至為其他國家提供學習模板。
“志愿服務是社會發展的衡量尺度,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判定指標之一。”莫于川說,北京的志愿服務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張名片,新版《條例》的實施也給了這張“中國名片”走出去的機會。
莫于川還表示,新版《條例》變化大、創新多,意味著對于新版《條例》的學習、宣傳、教育和培訓任務相當重,相關部門和組織都應一邊實施推行一邊學習培訓加強理解。其中的一些重難點,也給北京市黨政機關和志愿服務組織提供了進一步探索的空間。
■ 舉措
首都文明辦:將會同有關部門修改完善配套制度
“下一步,我們將努力將新版《條例》轉化為政府、社會、廣大志愿者及志愿服務組織共同的有效遵循。”首都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7月,北京市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志愿者工作的意見》(以下稱《意見》);2011年5月,為加強首都志愿者隊伍建設、促進志愿者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北京市又制定了《北京市志愿者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稱《辦法》)。
新版《條例》在志愿者工作和管理方面做出了許多新的規范。首都文明辦將會同有關部門,對以上《意見》和《辦法》進行修改完善。
同時,學習、解讀、培訓新版《條例》的系列活動將有序開展,鼓勵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和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大家談”,推動新版《條例》巡講進基層、進學校、進社區等活動。首都文明辦還將制作推出一批公益廣告和海報進行宣傳推廣。
■ 對話
金隅青年志愿者聯盟創始人馬一寧
新版《條例》注重權益保障 激勵更多人參與志愿服務
馬一寧現任北京金隅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隅青年志愿者聯盟創始人。近年來,她組織了上千人次志愿者培訓工作,一直在探索志愿服務體系分層分級管理。她認為,新版《條例》實施,志愿者的權益能得到保障,會激勵更多人關注并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中。
新京報:你是何時加入志愿者隊伍的?近年參與了哪些志愿服務活動?
馬一寧:我讀大學時就常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但正式將志愿服務當作“第二事業”是從2016年起。那年“五四”青年節,當時作為集團團委書記,我牽頭創建了金隅青年志愿者聯盟。目前,聯盟成員達2萬余名,以北京市為中心、輻射全國23個省區市,常年參與重大政治活動保障,并開展助老助殘、節能環保、社區建設等志愿服務活動。近三年,我組織集團所屬的全國120余家志愿服務團體開展了700余場志愿服務工作;疫情發生后,聯盟累計5000人次青年志愿者主動到所在社區報到。
新京報:新版《條例》中,你最關注哪一條或哪幾條?
馬一寧:最關注第四十四、四十五條,關于支持志愿服務組織依法跨行政區域開展志愿服務,推動京津冀區域及國際合作等內容。以我們聯盟為例,我們的志愿服務緊隨集團業務布局,作為北京市屬國有大型產業集團,業務遍布全國并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和“京津冀一體化”等國家發展戰略,這些條款會給我們這類跨國、跨區域的志愿服務帶來政策層面的支持。
新京報:新版《條例》更加注重對志愿者本身的保障、激勵和鼓勵,你認為這對志愿者會產生哪些影響?
馬一寧:以前的志愿服務中,無論是志愿者還是志愿服務組織管理者,可能關注更多的是活動成效,而較少關注志愿者本身。新版《條例》實施,志愿者的權益能得到保障,也會促使人們去關注志愿者的專業技能、服務水平,以及他們在志愿服務中的所思所想所獲。
此外,志愿服務的作用從外在看主要體現在城市治理、百姓民生等方面,但其本質應是對人的提升,對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新版《條例》會推動志愿者重新認識自我,增強歸屬感和榮譽感,激勵更多人關注并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中。
新京報:你對新版《條例》實施后的效果有何期待?
馬一寧:新版《條例》實施后,對企業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增強了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在企業志愿者進行志愿項目選立、服務認定、選優薦才等方面也提供了保障。志愿服務作為國際化通用語言和價值觀,相信新版《條例》的實施將大幅提升首都的國際人文環境建設水平,并為首都人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良好的運行機制和氛圍。
新版條例框架及摘錄
第一章 總則 共11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志愿服務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計劃,制定促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引導、促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
●本市建立統一的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志愿北京”信息平臺。
第二章 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 共5條
●組織未成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應當與其年齡、智力、身心健康狀況相適應。
●因從事志愿服務導致本人人身、財產損害時,志愿者依法享有獲得救濟和補償的權利。
第三章 志愿服務活動 共14條
●本市推動基層服務群眾的志愿服務平臺建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站等形式,完善社區志愿服務供需對接、組織、服務、保障等工作機制。
●外事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志愿服務聯合會建立健全外語志愿服務協調保障機制。
第四章 促進措施 共16條
●鼓勵企業和其他組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可以將志愿服務情況納入考察內容。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公園、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給予優待。
第五章 法律責任 共3條
●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向志愿服務對象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報酬的,由民政部門依法查處。
●任何組織和個人以志愿服務名義從事非法、營利、違背社會公德及與志愿服務無關的活動,由民政、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等部門依法查處。
第六章 附則
●本條例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新京報記者 揭明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