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陳維城)2021年兩會即將開幕,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在《關于遏制網絡誹謗犯罪 正確引導網絡行為的建議》中提到,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誹謗已嚴重影響了網絡空間的秩序,應當通過法律規范,加大對這種行為的打擊力度,對“流量”至上的廣告投放模式進行規范和引導,提升“營銷號”的誹謗成本等。
一段時間以來,網絡誹謗事件層出不窮。此前,造謠“女子出軌快遞小哥”的新聞引發熱議,網絡誹謗成本低,對被傷害人的生活影響卻很大。
李東生介紹,這些年,社會發生了很多網絡誹謗事件,這些事件給當事人或者當事人機構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國家也有相關的法規,但是這些規則不夠具體,而且在處置的量刑方面也有一些困難。
“往往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造謠者的成本很低,信息就發出去了,對于信息真實性不負責任,而且有些是惡意的,或有意地傳遞一些信息,受害者要反擊是挺不容易的。網絡誹謗給受害者帶來極大的傷害,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加大打擊力度。”李東生表示。
李東生認為,“互聯網要有記憶,網絡誹謗發生后,也能夠收集證據。能經濟處罰的就不能口頭警告,要斷了營銷號,靠造謠賺錢賺流量的財路。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希望能夠堅守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心存敬畏之心,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李東生建議:第一,完善相關司法解釋。要根據目前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平臺的信息發布模式,設置新的規范。第二,通過案例發布統一司法規范。第三,通過立法明確其他社會主體的責任。比如加大網絡平臺實名制管理;對“流量”至上的廣告投放模式進行規范和引導;提升“營銷號”的誹謗成本等,鼓勵公民正當維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