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兼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在一份關于優化教育生態評價的建議中提出教育部應推動建立起地方政府教育問責機制。
一直以來“超級中學”在部分地方政府的默許和支持下大行其道。這些學校通過違規跨區招生壟斷優質教育資源、在教學方式上強調軍事化、高強度的應試訓練,通過對高分數段考生、升學率等宣傳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受到一些家庭追捧。
周洪宇認為,“超級中學”是高中教育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績觀與學校違規辦學行為的結合體。教育評價作為教育發展的指揮棒,貫穿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關鍵領域,事關教育發展方向。現有評價體系是歷史形成的,在當時條件下有其合理性,但也暴露出簡單化片面化近利化等不良弊端,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亟需優化和改變。
因此治理“超級中學”,改善教育生態是地方政府職責的重中之重。在周洪宇看來,目前各地區教育生態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部分地方政府對于“應試教育”治理不力,片面追求升學率現象嚴重;第二,部分地方政府資源分配向“超級中學”傾斜,影響區域內教育的整體發展;第三,默許“超級中學”違規辦學,以辦學名義追求經濟增長。
針對上述問題,周洪宇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關于優化教育生態評價,推動建立地方政府教育問責機制的建議》中提出:
1、教育部應將教育生態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建立教育生態評估監測體系。將教育優先發展、區域教育質量、教育公平等指標納入區域教育生態評估監測體系。根據監測體系,對各地進行教育生態評估監測。
2、教育部應推動建立地方政府教育問責督導機制,對教育生態問題嚴重的地區進行問責。對教育生態監測評估不合格、教育生態問題嚴重的地區要求整改,并問責地方政府負責人。以問責機制加強地方政府對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引導地方政府摒棄以升學率、分數衡量教育質量的教育觀,解決教育生態失衡的突出問題,促進區域內教育均衡、可持續發展。
3、教育部應對地方教育生態進行專項評估,對典型“超級中學”現象進行治理。從調控社會輿論入手,杜絕對“超級中學”的鼓吹和粉飾,反對唯分數論,杜絕一切域內隨意擴招、域外任意亂招、無依據任意收費等違規現象,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出現違規辦學的學校進行相應懲罰。通過典型案例治理,推動提高構建健康教育生態的社會意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