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證監會出臺《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以下簡稱《檢查規定》),隨后抽中20家擬IPO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然而,截至2月28日,這20家企業中有16家都以撤回IPO申請材料告終,比例高達80%。
“20家抽中企業中,有16家在現場抽查前撤回材料,說明問題比較嚴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抽查范圍還可以再廣一點,對整個IPO信披質量的提升會大有幫助。”
一位投行保薦人士則表示,IPO現場抽查會特別嚴格,高比例撤單背后,反映出企業、中介機構對IPO信息披露質量露怯。
不過,撤回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
2月26日晚,滬深交易所同步發聲稱,稱對現場檢查進場前撤回的項目,如發現存在涉嫌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保薦機構、發行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絕不能“一撤了之”,也絕不允許“帶病闖關”。
“爭議公司”柔宇科技也撤了
這次撤回IPO申報材料的16家公司中,柔宇科技頗具關注度。
柔宇科技可謂近年備受爭議的科技創業企業之一。樂觀者,比如重倉投資了柔宇科技的基石資本,其董事長張維認為“柔宇科技遲早會成為深圳的驕傲”;悲觀者則稱柔宇科技是“PPT量產”“炒概念”公司。
該公司主要從事柔性屏的生產和銷售。相比于三星、京東方生產的柔性屏已經運用在主流手機品牌中,柔宇科技的柔性屏號稱已量產多年,而實際并未用于任何一家主流手機廠商的產品,只是在柔宇科技自有品牌手機(柔派)中使用。
柔派手機品牌在國內外任何手機品牌排行榜中,基本都屬于“Others”類別。2月28日柔宇天貓旗艦店的數據顯示,“柔宇FlexPai柔派折疊屏手機”總銷售不到4000臺。
幾年以來,柔宇科技虧損持續擴大。招股書顯示,柔宇科技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虧損3.6億元、8.0億元、10.7億元、9.6億元。
公司稱,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仍處于市場拓展階段,銷售規模較小且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預計未來虧損金額或持續擴大。
2019年初,柔宇科技曾和小米科技大打“口水仗”。彼時,柔宇科技稱,當年一個季度簽約的“客戶訂單額就已達40億元”。而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全年柔宇科技整體營收也才2.27億元。
來源:天貓柔宇數碼旗艦店
現場檢查厲害在哪
中國證監會出臺的《檢查規定》對現場檢查方式主要有7種,包括查看檢查對象的生產經營場所;獲取有關資金流水,生產、銷售、倉儲記錄,會計憑證等文件資料;就主要業務循環和會計信息系統進行穿行測試;走訪檢查對象重要客戶及供應商;核查中介機構工作底稿等等。
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現場檢查屬于真刀真槍,有利于增強檢查人員的感性認識,更好地還原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態。
來源:中國證監會《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
1月3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組織了抽簽儀式,注冊制板塊首次啟動現場檢查。在1月30日前受理的407家科創板和創業板IPO企業中,抽出了20家企業。隨后,科創板、創業板陸續有柔宇科技、格林生物等16家企業陸續申請撤回IPO材料或保薦人撤銷保薦,因此被終止審核。
來源:公開資料
撤回不違規,但也不正常
根據《檢查規定》,檢查對象確定后,審核或注冊部門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檢查對象和中介機構,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通知后10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的,原則上不再對該企業實施現場檢查。
也就是說,抽中企業是否接受現場檢查,會存在一個“窗口期”。從時間節點來看,16家企業均適用規定在“窗口期”之內陸續撤單。按上述規定,或可規避現場檢查。
但2月26日晚,滬深交易所同步發聲稱,稱對現場檢查進場前撤回的項目,如發現存在涉嫌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保薦機構、發行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意味著,撤回申請的企業并非“一撤了之”,依然有被檢查的可能。
“從目前情況看,項目撤回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對其中涉及信息披露和保薦機構核查的若干問題,交易所已在審核過程中予以重點關注。”滬深交易所表示。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被抽查企業撤回IPO比例如此之高,是值得重視的,“未來,這種抽查的范圍還可能更加擴大。想一想,如果每家擬IPO企業都必須現場檢查,會有多少企業撤回IPO申請。”
更有業內人士建議,基于現場檢查抽查制度發生的一些臨陣退縮現象,交易所和證監部門有必要對注冊制實施以來的IPO公司進行回頭看,要排查包裝或造假線索,嚴厲追究違法違規主體的法律責任。
近期,終止IPO的企業其實并不少。
券商中國報道,今年以來,截至2月24日科創板與創業板共有52家IPO企業終止。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終止企業數量最多,共8家,如柔宇科技、龍迅半導體、中科晶上、國人科技、國光信息。
上述報道還顯示,中信證券(600030,股吧)今年以來IPO終止項目數量最多,共6單;國信證券(002736,股吧)與中信建投緊跟其后,均有5單。
有觀點認為,A股IPO或再度收緊。但證監會表示,今年以來,IPO保持了常態化發行,既沒有收緊,也沒有放松。截至2月19日,證監會共核準或同意注冊66家企業IPO,數量與去年同比有較大增長,環比則變化不大。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支點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