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江湖有望誕生第一股。日前,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奈雪”)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奈雪由85后湖北荊州姑娘彭心,與其丈夫趙林共同創立,擁有奈雪的茶和臺蓋兩個品牌。自2015年11月在深圳開出第一家茶飲店后,奈雪目前在武漢、北京、上海等61個城市,以及中國香港和日本共開設了507家奈雪的茶茶飲店,同時,還擁有63家臺蓋茶飲店。
IPO讓奈雪自曝了各項經營數據:6年來營業收入節節上漲,僅2020年前三季度就達到21.15億元。但公司一直虧損,2018年-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超過1.3億元。單店日均銷售額及同店銷售額也呈下滑趨勢,2020年前三季度單店日均銷售額為2.01萬元,上年同期是2.89萬元;整體同店銷售額,則從12.23億元下降至9.22億元。
在消費端,奈雪因消費體驗和食品安全等問題屢遭消費者投訴。
近日支點財經記者走訪武漢部分奶茶門店,并采訪了奈雪相關負責人、消費者和行業專家,以期了解奈雪運營全貌。
部分消費者對奈雪的茶的投訴(數據來源:黑貓投訴)
實地探訪:茶飲行業競爭十分激烈
武漢是奈雪重點布局市場。
早在2017年,武漢首家奈雪的茶茶飲店——武漢天地店于當年12月9日開業。同月,臺蓋茶飲店武漢首店落戶僅一街之隔的武漢壹方購物中心。彼時,奈雪的茶茶飲店在全國門店數不超過50家,臺蓋茶飲店在全國門店數也還不到40家。
2月22日,奈雪相關負責人告訴支點財經記者,目前,在武漢市場,奈雪的茶茶飲店及臺蓋茶飲店分別有19家、11家門店。此外,2021年至2023年,臺蓋預計在武漢等城市新開設10至20家門店。
奈雪招股書顯示,運營武漢門店的公司,是屬于占其總資產或收益10%及以上的子公司。
因此,奈雪武漢門店運營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透視它在全國的門店運營現狀,支點財經記者選取了它在武漢的兩個首店進行探訪。
武漢天地商圈扎堆的奶茶店
2月20日,星期六(002291,股吧)。上午10時,奈雪的茶武漢天地店開門營業,支點財經記者成為它當天的第一位顧客。此后,陸續有顧客進來消費,時不時有外賣員進來取單。截至下午1時03分,店內屏幕上的訂單系統顯示,門店下單49單,手機下單88單。
支點財經記者選取了同在武漢天地,距離不到300米之隔的喜茶和茶顏悅色作為對比。同一天,截至中午12時53分,喜茶門店屏幕上的訂單系統顯示,門店下單115單,手機下單79單。
茶顏悅色未在門店公布相關訂單情況。不過,開業兩個多月以來,該門店外一直是排隊的“人人人”。門店還未營業時,已有70多人排隊。截至下午1時15分,仍有同等人數在排隊。
“茶顏悅色開業后,對我們有一些競爭影響。”奈雪的茶武漢天地店一名員工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當日下午1時49分,奈雪旗下臺蓋壹方購物中心店。支點財經記者注意到,店內有10多名顧客,3名工作人員在吧臺制作茶飲,另有3名工作人員在刷手機。該店未在門店公布相關訂單情況,下午1時58分,支點財經記者下單的訂單號顯示為堂食第63單。
武漢天地和武漢壹方購物中心的茶飲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支點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在該商圈,除上述3家公司的門店外,還有茶百道、老虎堂、茶米茶、米芝蓮、惠人芳、健康工房、SEVENBUS、Tdrink、CoCo都可、TEAMACC茶瑪等十幾家茶飲店。
天眼查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20日,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奶茶”的武漢企業有2872家,2020年新增436家;全國企業則超過30萬家,2020年新增企業超過9萬家。
慘烈的競爭,讓不少企業倒下。2020年,武漢注銷及吊銷的奶茶企業達109家,全國則超過2萬家。
再看奈雪,單店日均銷售額及同店銷售額等,均呈下滑趨勢。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在接受支點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激烈的市場競爭,是奈雪單店及同店銷售出現波動的原因之一。奈雪快速擴張新設的一些門店,因為在培育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銷售水平。此外,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銷售影響也較大。
前述奈雪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0年第三季度數據來看,疫情的負面影響正逐漸消退,業績已實現復蘇。譬如,奈雪的茶茶飲店同店銷售額實現5.12億元,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90.9%。未來,奈雪將新推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并擴充產品種類及銷售渠道,以釋放奈雪品牌潛力,包括擴大即飲飲品、袋泡茶、預包裝甜點及休閑食品等。
每單均價行業最高,奈雪為何還虧損
“創收能力不足,導致奈雪出現虧損。”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支點財經記者說,“此外,它的利潤率在行業內并不高。”
奈雪招股書顯示,2019年,奈雪的茶茶飲店及臺蓋茶飲店,對應利潤率分別為18.6%和16.5%,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為11.3%和12.6%。
“這樣的利潤率水平在行業內偏低。”朱丹蓬解釋說,行業水平基本都是在20%以上。
莊帥對此持同樣判斷,“應該說是處于行業中下水平,奈雪利潤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事實上,奈雪售價并不低。在奈雪的茶茶飲店,產品平均標價27元,屬于高端現制茶飲,而烘焙產品平均標價23元。在臺蓋茶飲店,產品平均標價16元,屬于中端茶飲。
奈雪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的茶茶飲店每單平均售價為43.3元,在中國高端現制茶飲連鎖店中屬于最高水平,而行業內每單平均售價為35元。
為何每單均價為行業最高,奈雪利潤率卻還是相對較低,而且一直虧損?
原因在于,奈雪門店運營成本過高。2020年前三季度,占營業成本比重較大的是材料成本和員工成本,分別為38.4%和28.6%。對應地,材料成本為8.11億元,員工成本為6.04億元。盡管大部分門店在高級購物中心等黃金地段,但租金成本在營業成本中的占比并不高,同期租金及相關開支為6655.6萬元,占營業成本比重僅為3.1%。
支點財經記者注意到,奈雪的茶武漢天地店,面積約200平方米,當天共有8名員工在店內工作。臺蓋武漢壹方購物中心店,面積約100多平方米,包括導購員、吧臺工作人員、后廚工作人員等在內,共有10名工作人員。
對比明顯的是,喜茶武漢天地店,面積也是約200平方米,只有4名工作人員。
莊帥坦言,材料成本在行業內基本一致,而人力成本約有5%-10%的差異。因此,在人力成本上,奈雪需要提高管理效率。
奈雪也意識到了問題。自2020年11月起,奈雪推出了全新茶飲店奈雪PRO,以優化營業成本。奈雪PRO門店面積更小,約在8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之間,選址多聚焦于高級寫字樓及住宅社區。同時,奈雪PRO還配置了自動煮茶機及急速烤箱等智能設備,以簡化產品制作過程,減少門店員工。
截至目前,奈雪在全國運營14家奈雪PRO。根據計劃,奈雪還將于2021年及2022年,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家及350家茶飲店,其中約70%規劃為奈雪PRO。
奈雪表示,未來將通過更精簡的數字化運營體系,不斷升級員工隊伍管理、庫存管理及其他店內運營系統,進一步優化人工成本及其他運營支出,從而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消費投訴居高,品控體系待完善
眼下,奈雪還需在消費體驗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
2020年1月,有消費者在武漢城市留言板投訴,在奈雪的茶武漢摩爾城店下單的霸氣酸奶車厘子,竟喝出了一團紙。
消費者對奈雪的投訴(數據來源:武漢城市留言板)
2020年6月,澎湃新聞報道,有消費者在奈雪的茶武漢某門店購買的茶飲中,喝出了蟲子。
2021年1月,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投訴,其在成都奈雪的茶IFS國金店購買的霸氣生日草莓,準備打開喝時發現里面有頭發。
支點財經記者注意到,喜茶和茶顏悅色也被消費者投訴不少。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今年2月22日,包括食品安全問題在內,喜茶有125條投訴,茶顏悅色有10條投訴,主要涉及茶飲中喝出頭發等異物,以及奶茶發霉等問題。奈雪則有272條投訴,相對偏高。
消費者對喜茶和茶顏悅色的投訴量
(數據來源:黑貓投訴)
2020年底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信息顯示,2020年8月5日,普陀區市場監管局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隨機對上海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大渡河店自制的大咖鴛鴦飲品,進行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結果顯示該樣品菌落總數超標,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為此,2020年11月3日,普陀區市場監管局對該店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并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奈雪在招股書里也指出,過去收到的大部分顧客投訴,與提供產品的風味、茶飲店的衛生標準等有關。
朱丹蓬對此評論稱,奈雪屢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表明它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存在漏洞,從長遠發展來看,這會降低消費者黏性,進而對發展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對此,前述奈雪相關負責人表示,奈雪已在全國門店范圍內,開啟長期項目“A計劃”服務質量競賽,并依照“A計劃”結果對內設置獎懲。同時,自2020年5月起,奈雪在微信公眾號上線月度舌尖自查報告,每天定時檢查和不定期抽查,以最大化保證食品安全。
記者丨向陽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支點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