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公司近日發布的《2021年全球并購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企業共簽署超過28,500樁并購協議,交易總額達到2.8萬億美元,兩者較2019年分別下滑11%和15%。
去年,全球并購市場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行情。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并購活動幾近停擺,直至下半年迎來反彈,202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交易金額增長均超過了30%。此外,受益于高科技、電信、數字媒體和制藥等快速增長行業的影響,交易倍數(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中位數從2019年的13倍增長到了14倍。
“政府激勵政策,持續的低利率、急速上升的家庭儲蓄率、創紀錄的私募‘干火藥’(持有的待投資資金)和充裕的債權融資資金,共同推動資產價格水漲船高!必惗鞴举Y深全球合伙人、亞太區兼并收購業務主席梁靄中說到,“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并購從業者首先應當重新審視戰略,規劃路線圖;其次,拓寬并購思路,將公司風險投資、合伙和少數股權投資等納入戰略范圍;最后,進一步推動并購流程的數字化!
根據本次調研,2021年,全球范圍內并購勢頭依然強勁,并且將會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支柱。約50%的受訪高管預計,2021年其所在行業的并購活動將增多。未來三年,并購對其企業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45%,在過去三年,該比例僅為31%。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和兼并收購業務主席周浩表示,“新冠疫情影響下,我們觀察到全球并購市場呈現出三大趨勢,分別是資產剝離的需求日益迫切,范圍交易和規模交易‘雙升’,供應鏈趨于本地化。我們預計,2021年全球并購市場將持續升溫,廣大企業須重估并購戰略,擁抱新興并購途徑,洞悉市場,搶占先機。”
2021年全球并購市場三大趨勢
趨勢一:資產剝離的需求日益迫切
去年,企業管理層的首要任務是應對疫情危機,資產剝離的重要性退居第二位。在此大背景下,資產剝離的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分別下滑15%和21%。如今,伴隨不確定性加劇,企業需要將稀缺資源投向最優機會,因此,資產剝離的緊迫性不斷提升。本次調研中,約40%的高管預計,未來一年,資產剝離交易將會增多,以零售、能源和酒店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尤甚。
對于剝離資產,買方亦展現出了收購意向。有62%的受訪從業者向我們表示,未來一年,他們對于收購相關行業的分拆資產更感興趣。與此同時,處于高額的待投資金壓力之下,私募基金的作用繼續顯現,各個行業中,有30%的受訪者認為,私募基金對于剝離資產的興趣不斷提升,其中,先進制造業的預期漲幅最高。
趨勢二:范圍交易和規模交易“雙升”
報告指出,范圍交易(以幫助企業進入快速增長的市場,或獲取技術、數字能力等新能力)的比重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在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中,范圍交易的交易量占比為41%,到了2020年,這一比例攀升至56%。
具體看,在范圍交易中,科技、消費品和醫療健康行業的占比最高。許多范圍交易都以獲取新的核心能力為核心目的,例如,消費者對直郵和的增長需求促使美國百貨集團塔吉特(Target)收購當日達(Deliv),而雀巢(Nestlé USA)收購鮮食配送服務公司Freshly則是范圍交易的另一樁典型案例。
規模并購方面,傳統媒體和零售等行業將會出現更多整合。疫情之下,這些行業亟需抗衡數字化競爭對手,且在投資上超越后者,促使商業模式加速進化,而規;遣豢苫蛉钡拇笄疤。
趨勢三:供應鏈趨于本地化
2020年,全球范圍內,本土和區域交易增加,跨區并購有所減少。例如,亞洲企業在美洲和歐洲的海外并購交易量同比下降了29%。雖然大中華區的交易總額僅下滑2.5%,但是,研究顯示,收購方將93%的交易支出投向了國內企業,只有約5%投向了美洲、歐洲、中東和非洲。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海外并購的高峰階段,后者于2019年和2016年分別達到了11%和25%。
展望未來,新冠疫情嚴重沖擊了全球供應鏈,將推動上述趨勢:約60%的受訪者認為,供應鏈本地化將是未來評估交易的關鍵因素之一。
本次報告還表明,遠程盡職調查、交割和整合不斷涌現,線上化成為大勢所趨。然而,在數字化協作工具取代了許多傳統方式的同時,依然有約70%的受訪從業者表示,過去一年,開展遠程盡職調查頗具挑戰性。
除此之外,2020年,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成為愈發重要的并購標準,向企業提出了拓寬標的篩選范圍、建立新的盡調能力和使用新數據源等全新要求。
貝恩給并購交易者的建議
置身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中,貝恩建議,并購交易者可以從以下五大維度入手,制定并購戰略,從而致勝并購浪潮。
重估并購戰略與公司整體戰略的匹配度
隨著商業模式和外部生態環境不斷變化,企業紛紛重塑頂層戰略藍圖,此時,并購戰略須與時俱進,并購者應當思考并明確究竟是通過收購還是自建來提升整體實力。
擁抱新興的并購途徑
研究發現,領先公司會基于不同的交易類型,通過合營、合伙(包括涉及以及不涉及股權、出資以及不出資的形式)、公司風險投資等途徑,創造高質量的投資價值。
盡早融入行業經驗
當企業確定了并購范圍和想要獲取的能力后,我們建議,盡早將行業經驗融入并購過程中。例如,在開展盡職調查階段即可引入外部的行業專家。
洞悉市場,快速布局
有別于從前被動地等待投行找上門,如今,行業并購競爭愈發嚴峻。對此,企業應當實時洞察所在行業的市場動態,與各方生態合作伙伴(如投行、稅務和法律咨詢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從而把握轉瞬即逝的投資機會。
延伸調查角度
在去年的報告中,我們提到,范圍交易的價值和風險來源通常難以預判。實踐中,我們建議企業可以延伸調查角度,將公司文化、可持續性、消費者細分等納入評估范圍。
全球行業趨勢洞察
如今,外部環境對于并購活動產生的影響愈發深遠。本次報告中,貝恩總結了消費品、零售、高科技、銀行和保險業等值得關注的行業趨勢。
消費品行業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消費品行業的并購交易額有所下降,延續了過去五年以來的趨勢。研究中,有45%的消費品行業并購從業者預計,未來一年,消費品行業或將迎來交易上升期,產生變化的最大原因在于交易組合的構成。
目前,對于消費品行業,在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中,范圍和能力交易占比六成。2015年以來,新生勢力品牌(顯著超越同品類增速,且同時達到最小規模的品牌)的交易活動增長了兩到三倍。對此,消費品企業應當做出根本性的轉變,憑借實施合理的并購戰略,應對低增長態勢,以及消費者需求、渠道轉移和全新的競爭格局。
零售行業
疫情顯著加速了零售行業線上化趨勢,本次研究指出,實現規;@取增長、發展數字化,是當下零售業的目標,以食品雜貨行業最為顯著。我們發現,食雜零售商傾向于采用創新的交易方式,比如通過收購或合伙來整合供應鏈,或是通過合伙來獲取新的能力和技術,從而取得新渠道的增長。
立足上述目標,并購在零售行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調研顯示,未來三年,并購對于零售行業的營收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而在過去三年該比例約為35%,其增幅在所有調查的行業中位居首位。同時,規模和范圍交易的活躍度亦雙雙上升。
高科技行業
2020年第二季度,高科技行業的并購活動幾近停滯,然而,去年下半年大幅回升,一舉創下交易量和交易額新高。其中,范圍交易在所有交易中占比高達81%,遠高于其他行業。引人注意的是,非科技行業投資者對于該領域的興趣不斷提高:在整體行業交易中,這一類投資者的占比達到了四分之三,而在十年前僅約為60%。
銀行和保險業
2020年,全球銀行業的平均市凈率降低了35%。不同于其他行業,監管機構為銀行業整合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歐洲央行近期公布了銀行業整合的指導方針。對此,我們認為,銀行業的并購交易活動將呈現回暖態勢。當前,主要市場的銀行業格局依然較為分散。 兩極分化的現狀為實力強勁的銀行帶來了收購機會,而那些資本充足率較低、實力較弱的銀行應當審視自身的投資組合,尋找可以剝離的業務。
2020年,大型保險公司的私人技術投資有所放緩,加緊謀劃布局之下,2021年或將出現反彈。此外,市場對于保險科技公司的熱情持續高漲,同樣展現出該行業具備高度創新理念和能力,保險公司將從中受益。對此,貝恩建議,保險公司應當逐步精簡業務組合,通過進一步聚焦和加強核心業務來重塑實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