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歷程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全過程為主線,不僅再現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追求真理的光輝歷程,還重溫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英烈人物的熱血激情歲月,這些人物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亦有探索,他們的革命品格與斗爭精神,深刻傳遞著愛國情懷和青春正能量。
塑造典型英烈形象,綻放熱血青春之光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為代表的進步青年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是《覺醒年代》這部劇的輔助線,劇中用了很多筆墨來塑造這些人物形象,通過大大小小的事件體現他們思想覺醒、轉變的過程。他們是那一代進步愛國青年的代表,年輕熱血、斗志昂揚,心系國家和民族。毛澤東那句“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 與人奮斗,其樂無窮!”斗志昂揚,周恩來那句“我們的決心就是齊心努力向覺悟道上走,同時也盼著社會上所有的人,都能向覺悟道上走”慷慨激昂,而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人也矢志不渝……劇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在救國道路上綻放他們的熱血青春之光。
劇中對于陳延年和陳喬年角色的刻畫非常細膩。他們善良,為工友打抱不平,即使在水碗里發現了一只螞蟻,也要小心翼翼把它放生,挨餓受凍也要在原地等待錢包失主;他們自強,既不接受父親的資助也不接受他人的施舍,拒絕了柳先生給他們提供的留學便利的幫助;他們不屈,生活之苦、打工之苦、學習之苦并沒有磨平他們的棱角,反而增強了他們的意志和信心,讓他們堅強成長。劇中對于鄧中夏和趙世炎的角色刻畫也非常精彩,鄧中夏在課堂上與黃侃辯論發聲的那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彰顯了他的尊師重道和對于真理的追求,而趙世炎無論是提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工人作為試點進行新文化(300336,股吧)宣傳,還是參與組織五四運動,都證明了他的堅決勇敢與進步思想。這些都體現出他們具有無產階級革命者和共產主義者的思想、品德、素質和精神。
深刻傳遞愛國情懷,激勵年輕一代砥礪前行
評論家金望月表示:“國家情勢危如累卵,救國之士意氣風發。《覺醒年代》看得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觀眾在看《覺醒年代》的過程中,能夠與之同情共振,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奮發精神,在革命先驅的精神引領下,當代青年將在今天的前行路上更加有力量。
威武不能挫其氣,利祿不能動其心。歷史上的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人沒有屈服于敵人,最終為國家光明的未來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犧牲時甚至只有二十多歲。《覺醒年代》將目光對準他們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將他們的精神、品德、素質呈現在一件件實事上,將他們走上救國救民道路的必然性呈現得更有邏輯性。劇中,陳延年氣宇深沉,不茍言笑,陳喬年天真爛漫,但工作認真,諸事均不馬虎,和陳獨秀之間的戲份,使陳延年、陳喬年的高尚品德、堅韌不拔的精神得到更全面的反映;鄧中夏、趙世炎敢想敢做,在李大釗等同志的影響下以尋求救國道路為己任。新文化和舊文化的碰撞給了那個時代青年人選擇和檢驗的機會。也正因此才出現了這么多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仁人志士,陳延年等人不是特例,而是眾多追求民主與科學,尋求中華崛起之路的仁人志士的杰出代表。
2009年,李大釗、陳延年、鄧中夏、趙世炎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信仰,引領一代又一代人的向往;其精神,鼓勵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其革命事跡,綻放出一個時代的青春之光。正是有了百余年前無數革命先烈的探索之路,我們才能獲得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在暗夜中發出的毫末微光,不僅能照亮百年前青年的道路,也能啟迪激勵當下年輕一代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烈士值得我們敬仰和銘記,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激勵當代青年前行的強大力量。央視一套黃金檔《覺醒年代》,不僅讓觀眾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史,更讓觀眾了解了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今天廣大新青年將在新時代進一步賡續傳承他們的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向著民族復興偉大夢想不懈奮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