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要點如下:
2020年成就
01
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增長2.3%
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2%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
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其中減免社保費1.7萬億元
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對因疫情遇困群眾及時給予救助,新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近600萬人,實施臨時救助超過800萬人次
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
“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全面完成
02
國內生產總值從不到70萬億元增加到超過100萬億元
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1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目標順利實現
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超過2100萬套
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
“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
03
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況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
物價水平保持總體平穩
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
人均壽命再提高1歲
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021年目標
04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進出口量穩質升,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財政政策:今年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范圍,將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規模明顯大于去年。
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范風險的關系。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就業:著力穩定現有崗位,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必要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
2021年重點工作
05
減稅:
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
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激勵企業創新:
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
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降低企業成本:
推進能源、交通、電信等基礎性行業改革,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收費水平
進一步清理用電不合理加價
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
全面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堅決整治妨礙貨車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寬設施和檢查卡點
取消港口建設費,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降低20%。
鼓勵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
推動各類中介機構公開服務條件、流程、時限和收費標準。
要嚴控非稅收入不合理增長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強化公司治理
提升保險保障和服務功能
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
加強債券市場建設
強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監管
金融機構要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
穩定和擴大消費:
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優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擴大使用范圍。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100億元。
繼續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現代物流體系。
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
脫貧攻堅:
對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
外貿:
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盡早生效實施、中歐投資協定簽署,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系協定。
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推動中美平等互利經貿關系向前發展。
社會事業:
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
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
加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
繼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