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收到市場監管總局的行政處罰通知,十薈團在第一時間組建了專項小組,針對所涉問題進行自查,進行全面整改。 我們將嚴格貫徹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在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體驗的同時,全力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3月3日,十薈團官方相關人士對21Tech記者作出了如上回應。
當天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官方微信賬號顯示,總局依法對橙心優選(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禹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美團優選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十薈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社區團購企業分別處以1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對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這是監管部門在上次集體約談之后,開出的第一張罰單。對于這一消息,相關企業均保持了較長時間的沉默,鮮有回應。“已收到市場監管總局的行政處罰通知,我們高度重視誠懇接受,加強整改。”美團官方相關人士低調回應稱。
而就在剛剛召開的202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也在數字經濟治理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他表示,當前平臺經濟中出現的各種摩擦和亂象,代表著數字技術這一新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磨合與調適。傳統產業在數字化升級過程中,會帶來價值鏈重組,一旦失控,可能導致資本與新商業模式對原有業態的從業者造成沖擊。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平臺企業,應該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踐行技術倫理規則,將發展置于安全底線之上;強化商業倫理規則,將創新置于有效監管之下。
這一態度與行業的發展現狀高度契合。加入社區團購的各方,都鮮有對外發聲。這與互聯網行業高舉高打的作風并不一致。但是,在表面的平靜之下,行業依然是暗流涌動,一些團長的態度也從最初的熱捧慢慢冷卻下來。
“猶豫”的團長
在上海開超市的小海,在1月份剛剛成為多多買菜的團長,他一天只能拿到二十元左右的提成,作為團長的月收入僅有六七百元。在接受21Tech記者采訪時,小海認為業績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團長競爭激烈,他所在的社區,僅200米內就有多家多多買菜提貨點。更重要的是,多多買菜提供的菜品品質不佳,客戶反映最多的問題,是菜品與照片不符。
“菜品送來的時候就零散地裝在筐里,送貨的司機把菜品往店里地上一倒就走了。司機太忙了,也沒時間和我們對貨,菜品的賣相也不好。還有出現過客戶在多多買菜下單了筒骨,結果我理貨的時候才發現缺貨,還得要客戶自己取消訂單,就鬧得很不愉快。”小海說,“雖然投訴、退貨的情況比較少,客戶覺得便宜東西就這樣吧,但也不會來復購了。”
此外,小海還向記者反映,多多買菜平臺溝通不暢的問題,他多次向送貨的司機反饋,希望平臺可以提供購物袋給客戶裝購買的菜品,但均未得到回應,也沒有其他溝通渠道可以反饋問題。目前,店里為前來取貨的客戶提供的購物袋,仍是小海自行購買的,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團長運營成本。同時,多多買菜的系統也頗為復雜,“此前還會給到團長每天的總單,現在也沒有了,每個商品的提成都不太一樣,并不是所有商品的提成都有10%,有的才4%-5%。”小海說明道,“而想要獲得平臺獎勵則需要邀請客戶,這太煩了,打擾人家。”
在他提供的截圖中,大多數訂單提成只有幾分錢。這也從側面印證生鮮電商仍然是門苦生意。平臺通過補貼拉攏社區門店加盟團長的形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原始客戶積累。廣西南寧新農團桂春店店主熊女士告訴21Tech記者,在接觸多多和美團平臺時,多多買菜宣傳的提點是10%,美團高一些能到13%-15%。但是,實際上政策常有變動,而且去年十一之后,獎勵就少了很多。
她遇到最多的問題也在于品控。“品質不行,客戶一時的新鮮感過去了,就不來了,現在一個月兩家合起來的收入都不到一千元,已經在考慮退出,不做了。”
進不去的內環
對于吃到下沉市場紅利的互聯網平臺來說,眼下的挑戰又回到了一線城市。
3月4日,21Tech記者發現,在上海市徐匯區衡山路區域,多多買菜已經暫停了買菜業務,最近的配送點變成了五公里之外的閔行區古北新城。多多買菜相關服務人員給出的解釋,是“內環限行導致無法及時配送,在解決交通問題后我們會繼續提供服務。”
除了交通、供應鏈之外,對流量的饑渴,是社區團購共同面臨的問題。市場監管總局透露,2020年下半年,部分社區團購企業利用資金優勢,大量開展價格補貼,擾亂市場價格秩序,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被罰款的五家企業基本存在通過巨額補貼,以低于進貨成本銷售商品的“低價傾銷”行為。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等4家社區團購企業為搶占市場,利用資金優勢,采取直降、發放優惠券等形式補貼,致使大量商品銷售價格低于進貨成本。
如計入運營、倉儲、物流等成本,實際銷售收入遠低于商品成本,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的有關規定,構成了低價傾銷行為。
此外,上述企業還存在價格欺詐、誘騙消費者等行為。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食享會5家企業,在銷售商品時存在利用標示虛假的原價、折扣,謊稱降價等方式誘騙消費者購買;存在未明確標明價格,比較劃線價含義等價格違法行為。
上述行為屬于《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七條和《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第二十一條所指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的有關規定,構成了價格欺詐行為。因此,市場監管總局決定依法對5家企業低價傾銷、價格欺詐行為,共計處以罰款650萬元。
無疑,目前的社區團購還是處于“燒錢”換市場的階段。國信證券(002736,股吧)2月10日發布的研報預計,美團在2020年四季度,整體收入同比增長32.9%至374.3億元,虧損擴大主要原因系社區電商業務前期較大的投入所致,預計新業務中社區電商虧損25到30億元。但是,社區電商基于高頻訂單和巨大的下沉流量,有望衍生巨大的生態機會,短期虧損擴大不影響公司長期競爭格局和生態價值。
阿里加速圈地
截止2020年12月,美團優選已拓展至1500個低線城市,12月單日訂單量達到了2000萬單,超過最早布局社區團購的興盛優選。
野村證券認為,美團優選有望在2024年實現盈利,GTV(平臺總的交易金額數)可達到3470億元人民幣,占中國社區團購市場總規模6萬億的6%。更有分析人士認為,更多社區團購平臺慢慢發展成為小程序電商,團長最終成為交付環節的最后一環,作用也會慢慢弱化。而看似集中的焦點,未來也可能從生鮮產品轉移至日常用品,最終沖擊的是電子商務平臺的護城河。
對于阿里巴巴來說,這是不能缺失的一片城池。2月26日,杭州菜劃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持股24.07%,同時注冊資本從“50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6585.3659萬元人民幣”。據悉,阿里巴巴內部,已經將社區團購視作核心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菜劃算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劉華雷,公司在2019年5月獲得熊貓資本投資,旗下產品有社區生鮮團購平臺菜劃算。
對于更加詳細的布局和細節,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并未透露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11月30日,十薈團宣布完成1.96億美元的C3輪融資。本次投資由阿里巴巴與Jeneration Capital時代資本聯合領投,昆侖資本、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鼎暉投資、GGV紀源資本、愉悅資本、啟明創投等跟投。
不僅在外部通過投資大舉布局,在阿里巴巴內部也在加速賽馬。有消息稱,整個盒馬的社區團購板塊盒馬集市,將正式與零售通社區團購業務合并。過去,零售通的小店經營以商品為主,并不是日用的生鮮食品之類。盒馬集市品類包含果蔬、肉蛋禽、酒水零食、糧油調味、速食凍品以及日用百貨等海量商品。
二者之間聯手,目前在于打通供應鏈環節,進行資源互補。但是,能產生何種化學反應依然有待考驗。事實上,在進入2021年后,生鮮電商大戰頗有愈演愈烈之勢,先是興盛優選獲得30億美元融資,隨后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又傳出正在準備IPO的消息。
盡管此次五家平臺被頂格罰款,也有可能進一步促使行業規范、有序地競爭。如此,才是長久健康的生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社區團購平臺采用不正當手段擠壓線下社區經濟市場,容易造成秩序混亂,影響社會穩定。此外,燒錢搶市場、壟斷后提價的不正當競爭傾向,容易損害消費者權益。短期看,相關企業競爭前期實行“補貼”策略時,消費者確實能以較低價格獲得短期實惠。但占領市場后,相關企業很可能大幅抬高價格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下一步,將加大執法辦案力度,依法規范社區團購市場秩序,切實維護其他經營者正當利益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