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長倪閩景關注到了教育新基礎建設的問題。他介紹,我國教育經費占GDP比例已經連續多年超過4%,這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教師的收入、學校的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教育投入過高。對此倪閩景并不認同。
倪閩景認為,教育已經發展到高質量、新質量發展階段,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紙筆上,學生的個性化需要變得會更加突出。從國際上來看,國外有些學校已經可以針對一個學生開設課程,比如在中學階段學生開始研制潛艇、衛星,這種很前沿、很創新的學習非常重要。
因此,倪閩景建議學校創建創新實驗室,開展教育新基礎建設!敖逃禄A建設除了數字校園之外,還應該包括個性化的新科技教育內容和環境,這就需要新投入,以培養創新人才。”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那么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都需要有新的學習空間。倪閩景舉例說,不能簡單地用考試來拉動體育教育,真正的體育一定是學生喜歡的,但是我們國家校內運動場館數量遠遠不夠,“在發達國家,學校運動場館和藝術活動場館數量往往要占到學校數量的一半左右,而我們的差距還有點兒遠。因此開展教育新基礎建設很必要!
此外,在調研中倪閩景發現,國家發布了上百個專題教育的文件,比如交通安全、國防教育、法律法規教育、艾滋病防治教育等等,這些專題教育都有課時的要求。但是現實的問題是,即使老師們其他所有課程都不上,要完成這些專題教育的課程時間都非常緊張,甚至于無法完成,而這也是導致學生負擔重的原因之一。
因此,倪閩景建議,應當對專題教育進行整體設計,“實際上很多專題教育大量的內容在平常的課程里都可以體現,比如說民族教育,語文課、歷史課里面就會涉及;垃圾分類可以融入到科學課程!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徐美慧 校對 李項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