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羅曉靜)近年來,“婚喪陋習、天價彩禮、老無所養”等不良風俗在農村地區盛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帶來了關于遏制農村天價彩禮陋習的提案。
現狀:天價彩禮讓因婚致貧、因婚返貧現象頻出
彩禮本是一種傳統民俗,現在所說的彩禮包括聘禮和聘金,但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天價彩禮問題已成為當前鄉村社會陋習之一。
目前普遍流傳的彩禮標準中,房子、車子、票子新“三大件”成為標配,“一動兩不動”指的是一輛汽車和城、村兩套住房的聘禮,“萬紫千紅一片綠”指的是一般不低于10多萬的聘金,再加上家具和婚禮費用,少則三五十萬、多則近百萬元的結婚開支對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來說壓力較大。
張改平認為,這種陋習不僅侵蝕社會風氣、顛覆公序良俗,而且導致因婚致貧、因婚返貧現象,加劇了農村家庭養老風險,影響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危及鄉村發展和社會穩定。
為何農村會出現天價彩禮?張改平稱,目前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偏低,農村養老焦慮普遍存在。“據對60歲以上農民2020年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進行的不完全統計,除了上海、北京、天津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110元、830元、307元以外,全國多數省份普遍在100至200元,與農村人均基本生活成本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養兒防老仍然占農村主流,靠嫁女彩禮養老的心態仍難消除。”
同時,中國存在男女比例失調,適婚男女數量不匹配的問題。據2019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24歲的男女比例為114.61:100,25~29歲的男女比例為106.65:100,中西部鄉村地區適婚年齡性別比例失調更加嚴重。
此外,農村傳統思想觀念落后,婚嫁極度攀比從眾。千百年來農村地區發展一直滯后于城市,虛榮等落后思想觀念難以徹底根除,加上市場經濟激發了人們的逐利欲望,造成攀比從眾的彩禮婚嫁之風經久不息。
建議:遏制農村天價彩禮陋習 推進農村移風易俗
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天價彩禮現象,張改平建議從三個方面消除陋習產生的土壤,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
首先,要提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標準,解除嫁女后顧之憂,加大中央財政全額撥付的中西部地區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其次,要提高女性社會地位,增強計生等法規執行力度。”張改平表示,要深入宣傳、堅決執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母嬰保健法》和國家、各省份有關禁止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的法律法規,維護出生人口性別比平衡。
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上,張改平表示,可總結推廣我國各地婚俗改革試點的經驗成果,建立健全移風易俗長效機制,可推廣河南省永城市的“零彩禮”經驗,為響應移風易俗號召、主動摒棄高額彩禮的“零彩禮”新人舉辦盛大的集體婚禮,并為其在當地提供就業崗位和創業扶持,使其體會到更多的獲得感、榮譽感和幸福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