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主義始終是中國的堅定選擇,合作共贏是中歐關系的主基調,反對搞疫苗民族主義,不接受制造免疫鴻溝,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圖……3月7日下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回應了諸多熱點問題。在外界關注的中美關系上,王毅也透露了關鍵的走向:共同推動中美關系“辭舊迎新”,實現健康穩定發展。
“辭舊迎新”與合作共贏
“作為兩個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中美之間有分歧有矛盾在所難免,關鍵是要通過坦誠溝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戰略誤判,避免沖突對抗!痹谕跻憧磥,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在利益交融中出現競爭并不奇怪,關鍵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礎上良性競爭,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對方,而不是相互攻擊、零和博弈。更重要的是,無論從兩國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合作,都應當成為中美雙方追求的主要目標。
“中美可以合作、需要合作的清單就放在我們面前,包括抗擊疫情、經濟復蘇、氣候變化等等,我們愿本著開放態度與美方探討和深化合作。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盡快解除迄今對中美合作設置的各種不合理限制,更不要再人為制造出新的障礙!蓖跻惴Q。
中國農歷除夕當天,習近平主席應約同拜登總統通了電話。彼時兩國元首都認為,這次的通話將向世界釋放積極信號,雙方同意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保持密切聯系。對此,王毅也表示,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深入交換意見,為兩國關系重回正軌明確了努力方向。我們愿與美方一道,全面落實這次重要通話的成果,共同推動中美關系“辭舊迎新”,實現健康穩定發展。
而在中歐關系上,過去一年成果頗豐。2020年是中歐雙方建交45周年,雙方不僅簽署而且生效了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同時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王毅強調,中歐關系的歷程充分證明,中歐之間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合作共贏是雙方關系的主基調;中歐兩大文明可以對話交流,我們不是制度性對手;中歐獨立自主開展合作,就能辦成很多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布會期間,有外籍記者問及“中方是否對美歐關系走近感到擔心、中方是否想要分離美歐的關系”,對此王毅回應說,中方認為,中歐代表著多極世界中的兩支重要力量,雙方關系是平等、開放的,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所以不存在中方希望分化美國同歐洲關系的問題。同時中方樂見歐盟不斷增強戰略自主,秉持多邊主義理念,致力于大國協調合作。
同時,王毅也在回應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雙方履行承諾的問題時指出,中方會履行在這個協定當中所作出的各項承諾,包括推進簽署國際勞工公約的有關條款的努力,我們也相信歐洲方面會履行好歐盟在這個協定當中所作出的各項承諾。
入世20年與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年
積極維護雙邊關系的背后,是中國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而中國也在此基礎上,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正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周年,而這也是中國融入世界,對外開放的標志性事件。
對此,王毅回應稱,20年過去了,我們確實需要認真總結,我認為起碼有四個重要啟示:第一,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第二,必須堅持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數據顯示,2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關稅總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遠低于入世承諾的10%,更低于其它主要新興經濟體。貨物進口額年均增長率超過兩位數,在華設立的外資企業超過100萬家。這些數字說明,中國入世,實現了與世界的共贏。第三,必須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第四,必須堅持世貿組織的核心作用。
在發布會上,王毅還提到,多邊主義始終是中國的堅定選擇,從未因時因事而改變。面對世界上層出不窮的難題挑戰,解決之道在于各國都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
王毅稱,真正的多邊主義應當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推進國際關系的民主化。要堅持開放包容、不搞封閉排他;堅持平等協商、不搞唯我獨尊。多邊主義是旗幟,而不是幌子;是信念,而不是說辭!靶∪ψ拥亩噙呏髁x”仍是集團政治,“本國優先的多邊主義”還是單邊思維,“有選擇的多邊主義”不是正確的選擇。中國希望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共同努力,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未來的道路。
而2021年也是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加入了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500多項國際公約,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常任理事國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王毅稱,中國始終主持公道正義,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我們這一票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隨著國際形勢不斷深刻演變,國際社會希望聯合國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完善。
對于聯合國改革的問題,王毅提到,中方認為,不管形勢怎么變,改革怎么改,有幾點必須堅持:首先,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其次,堅持聯合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最后,要堅持聯合國平等協商的基本規則。
反對疫苗民族主義 不接受“免疫鴻溝”
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態度一向鮮明!岸噙呏髁x是旗幟,而不是幌子;是信念,而不是說辭。”在發布會上,王毅如此說道。而在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同時,關于疫苗,外界也產生了中國搞“疫苗外交”的質疑,對此,王毅回應稱,疫苗是抗擊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應當服務全世界、造福全人類。中國堅定秉持疫苗公共產品的“第一屬性”,率先承諾疫苗研發后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特別是提高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和可負擔性。
“選擇哪一種疫苗由各國自主決定,無論中國、外國,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我們反對搞疫苗民族主義,不接受制造免疫鴻溝,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圖。所有具有能力的國家盡力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疫苗,讓各國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真正成為人民的疫苗!蓖跻闳绱苏f道。
據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同10多個國家開發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工作,中國17個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60多個國家授權使用中國疫苗,中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得到各國廣泛認可。下一步,中方愿意同各國探討疫苗接種的互認問題。
此外,王毅也提到,中國已加入世衛組織的“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承諾首批提供1000萬劑疫苗,且明確要用于發展中國家的急需。中國正在無償向69個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個國家出口疫苗,向聯合國維和人員捐贈疫苗。中國也愿意同國際奧委會合作,向準備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們提供疫苗,希望中國疫苗為全球抗疫帶來更多信心和希望。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