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0308”查看今日操作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精選研報
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在場內資金直接給股市按下核按鈕(殺跌出貨)時,最強概念碳中和,終于輪到核電股表現了。
3月5日,廟堂的重磅《報告》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2018年到2020年,3年的《報告》中,對于核電只字未提。上次提到還是2017年,而且 “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提法,只是個大方向。所以,今年的表述,可以說是近十年來,筆墨最多的指示了。
核電的優點,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3個方面:
1 |
核電能量密度極高,1g鈾=2.5噸標準煤的熱量(鈾之于核電站,相當于煤之于火電廠); |
2 |
核電不會排放二氧化碳; |
3 |
核電和火電在發電環節原理類似,都是通過燒水,用熱蒸氣帶動機組發電,因此核電能像火電一樣輸出功率穩定,不像光伏、風電還得靠天吃飯。 |
我國核電的裝機量在全國裝機量中的占比,不到3%。考慮到碳中和的目標,高能且零排放的核電會有廣闊的成長空間。現實也在驗證這種判斷。去年9月,廟堂重啟了市場期盼已久的核電審批。由此可見,今年的《報告》實際上是對核電擴容的趨勢,進行了確認。
核電的審批無疑由廟堂控制,這意味著行業可以避免無序擴張,甚至看起來甚至還能享受壟斷的紅利。
單看這些,核電的確有潛力搶占碳中和的C位,甚至有可能取火電而代之——不過,核電的前景是一碼事,但核電股的“錢景”又是另一碼事了。為此,本文將從以下3個方面探討核電股的投資邏輯:
發電路徑之爭
行業內部格局
潛在布局策略
01
發電路徑之爭
核電雖然有那么多好處,但目前卻又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貴。
核電也好,光伏也罷,所有發電企業的最終產品都是標準化、無差別的電力。電力的價格是由市場定價,因此,發電企業唯一能夠自主控制的,便是成本。有成本優勢的公司,就會比同行更有競爭力。
一般而言,各類電價都會與火電價格(各省市間有區別,但通常在0.37元/度)進行比較:
水電最便宜,甚至能低到0.2元/度;
2020年大放異彩的光伏發電,在成本上已經可以與火電競爭,在光照條件更好的西部地區,光伏發電甚至比火電更便宜;
核電的上網電價在0.42元/度以上,廟堂之前為了支持核電,也是煞費苦心,2013年之前對核電實行一廠一價,不過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廟堂推動核電,是為了改善我國能源結構,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的比例;但是在價格上,核電目前并沒有很強的競爭力,并且就算是行業看上去像是能吃壟斷紅利的樣子,最后還是無濟于事。
02
行業內部格局
核電的牌照門檻,看起來像是壟斷,但是這種壟斷不是自發的經濟行為,而是由廟堂拍板。
去年9月,廟堂核準了海南昌江核電二期、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除了新工程上馬之外,更重要的是誕生了第4張核電牌照(昌江二期由華能集團控股),此前一直是中核、中廣核、國電投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
這種情況和電信運營商有些類似。原有的3家電信運營商,如果長期持股,實際上賺不到很多錢;更何況后來還給廣電又發了一張5G牌照。
像核電、電信運營商這樣的壟斷,站在賺錢的角度講是偽命題。壟斷的意義在于更強的議價能力。但是對于電力消費而言,本來就貴的核電,如果再提價的話,那就更沒銷路了。
那么,既然這樣,是否意味著核電賽道就真的沒有投資機會了呢?其實也未必,問題的關鍵在于尋找價值在產業鏈上的傳導。
03
潛在的布局策略
業內人士預計,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十四五期間至少要新開工3500萬千瓦核電機組,即30~35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新開工6~8臺機組。
這意味著潛在的核電大規模投資建設期的到來。核電機組盡管設計壽命長達40~60年,但投資回收期卻要10年。長遠來看,核電的經濟效益是后程發力。如果說水電現在是收入穩定的中年人,那么核電就是還沒畢業的大學生,有的是需要花錢投入的地方,還遠遠沒到回饋家庭的時候。
所以,參與核電股,尤其是核電站這樣的運營商,不是說沒有機會,而是說要拿出陪著一起成長的長期心態。這種“養成系”的投資要想成功,需要很大的耐心,低位買入之后,把交易軟件卸掉,十年之后再打開來看。
不過,在核電大規模建設期,也有“快錢”可以賺,那就是上游設備。對此,我們可以考慮2個維度:
「擇時」跟蹤核電項目的審批進程。
「選股」關注穩壓器、蒸汽發生器、閥門的關鍵部件的供應商。
(關注公眾號,在對話框回復“核電”,看看有哪些可以關注)
周末剛結束,本來就有星期一綜合癥,今天女神節股市大跌更讓這種負面情緒雪上加霜。創業板日內一度暴跌5%,所以,按照精神勝利法,只要自己的賬戶凈值跌幅小于5%,四舍五入就相當于賺了一個億。
牛年伊始,股指向下調整了20%。不僅折斷了科技股這個牛市的矛,也重錘了以各種“茅”為代表的白馬價值股。時間的玫瑰、時間的朋友已經開始被扔進垃圾桶——投資者已初嘗牛年的苦澀。
不過,用牛來比喻行情,本來就是取牛先低頭后揚起的攻擊姿勢。真正敢于騎牛的投資者,并不懼怕牛背上的顛簸。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是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星空財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