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孫蔚)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南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錦石帶來了《關于加大城市群、都市圈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城鄉共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他還重點圍繞推廣低碳健康住宅、促進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促進城鄉共同高質量發展
“目前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中,大小城市公共設施配套差異巨大,住房供需存在著結構性失衡,小城市人口外流、住房過剩,大城市流動人口、新市民的住房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缺口巨大,大城市住房問題、小城市發展問題已然突出。”陳錦石表示。
陳錦石進一步指出,美麗鄉村建設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仍處于相對邊緣化的地位,尤其是發展的內生動力缺失:一是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吸引力等發展資源;二是作為社會主體的村民和村集體在社會生活的快速變動中,傳統的守望相助的社區正在消失,村民的集體認同感逐漸淡薄,村級組織存在過度行政化傾向,基層黨組織難以發揮組織動員職能;三是制度創新和管理改革相對滯后。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陳錦石具體建議:
加強城市群、都市圈頂層總體規劃,通過強化三規合一、打通城市群、都市圈內的公共基礎建設,強化大城市對圈內中小城市的輻射。
允許大城市與周邊縣市、城鄉建立聯動,加大大城市輻射的周邊中小城市住宅供給,分擔大城市住房壓力,化解供需矛盾,同時帶動周邊小城市發展。
城市群、都市圈內公共設施配套一體化,享受大城市配套資源政策,如醫療、教育等;參考澳門的橫琴模式,北京的雄安模式,探索更多此類試點。
在土地利用、財政投入、監督考核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激發基層政府、村民和各種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聚焦發展要素,繼續鼓勵社會資本下鄉投資,制定切實政策鼓勵農村青年人群回到家鄉發展,為企業和青年人群提供創業與發展空間,使農村成為企業和有志青年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共同積極做城鄉高質量發展共創者。
推廣低碳、健康住宅
“建筑業能耗高的同時,傳統的建筑節能技術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如外墻外保溫材料掉落傷人事件偶有發生;部分保溫材料未使用防火阻燃技術,引發火災事故等。綜上,推動建筑節能減排、采用新型技術和材料將有助于我國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同時消除安全隱患。”陳錦石對此做出了具體建議。
大力推廣低碳住宅。一是制定國家強制性低碳建筑標準,并對低碳住宅進行明確定義;二是在土地供應時增加低碳要求,增加市場低碳住宅供給;三是參照低能耗家電鼓勵等系列政策,對購買達標低碳住宅的個人進行現金補貼或契稅減免。
利用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融資支持等政策,大力發展光伏建筑,有效降低建筑物能耗。
因地制宜變更外墻保溫技術規范要求。一是禁止使用外墻外保溫技術,大力推廣外墻內保溫技術;二是對于使用外墻內保溫技術的,適當放寬建筑面積和容積率計算規則;三是大力發展結構自保溫一體化技術體系。
大力支持建筑行業科技創新
建筑行業相對其他行業呈現利潤低、生存難、發展更難的特征。很多新技術、新工藝專利技術保護難、推廣使用比例小,現有的絕大多數施工技術、施工方案、施工材料跟不上時代發展。在陳錦石看來,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科技創新的氛圍相對欠缺;新施工技術推廣的源動力不足;從業人員創新意識及技能不夠。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陳錦石具體建議:
把對建筑行業的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提升到國家科技層面,從源頭上鼓勵和獎勵。一是多設立國家級專項課題,以專項科研基金的形式,吸引研究所、高校及企業參與建筑技術創新;二是對于研究成功并得到推廣的,給與專利保護的同時再給予財稅方面的激勵。
加大對建筑人才梯隊的培養力度。利用建筑協會,組織資金與專業師資力量,通過增加高校建筑專業招生配額、增設建筑技術職業培訓機構等手段,培養提升建筑施工人員理論知識與實踐水平,逐步滿足新技術、新工藝具體落地的人才需求。
大膽獎勵新技術的嘗試應用。對于對生產效率、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有重大改進的技術,國家可以選擇部分區域或部分項目進行試點,增加成本財務政策補償手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