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在如今這個大A股人心惶惶的檔口,各路消息開始出來表演。先是昨天中午,某華爾街必讀媒體的消息稱,郭嘉隊早盤入市支持股市。而后是昨天收盤后,央視財經評論說“參與妖股炒作無異于與虎謀皮,火中取栗”。
該必讀媒體的金融終端,在華爾街幾乎人手一臺
評論中的妖股,指的是去年四季度連續十幾個一字跌停,而今又被富凱大廈停牌核查的莊股任東控股(002647)。節后以來,當市場沉浸在抱團股殺跌的恐慌中時,游資正瞞天過海地把仁東控股(002647,股吧)炒了個翻倍。但央視財經說的沒錯,妖股短期大漲是與基本面無關的,賺錢與否全看運氣,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好運永遠站在自己這邊呢?想從妖股中全身而退,難于登天。
在批判妖股之余,評論還提到了資金抱團的白馬股——雖然短期估值過高,但是長期持有可能僅僅是輸了時間,不一定會虧錢。
白馬股通常是大盤價值股。這樣說來,移動(00941)電信(00728)聯通(600050,00762)三大運營商可以被歸于白馬之列。目前三大運營商中,只有聯通登陸A股,但不久之后,電信也將和國內投資者見面。
昨天,中國電信發布公告稱,準備登陸A股,計劃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三大運營商,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低估值。三家在港股的市凈率沒有一個超過1倍,電信甚至只有0.5,也就是說,現在可以在股市上用5毛錢,去買電信1塊錢的凈資產——所以,即將登陸滬市主板的電信,對于A股投資者而言,是一個機會,還是中石油(601857)那樣上市即巔峰的慘劇2.0版本?
其實,盯著電信股的不僅有普通投資者,更有投資泰斗巴菲特。去年三季度,巴菲特買入了德國電信運營商T-Mobile(在美國也有大量業務),雖然金額只有2.8億美元,小試牛刀;但緊接著四季度持倉中,股神用86億美元重倉美國頭部電信運營商Verizon(VZ),使其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前十大重倉股。
要論估值,國內三大運營商要比Verizon更低,但是僅僅是估值低,并不意味著一定要買入。實際上,比估值更重要的是盈利能力,優秀的盈利能力能消化高估值,結果是越買越便宜;相反,如果盈利能力不行,就算是再低估,也可能越買越貴。
2020年,Verizon的凈資產收益率(ROE)高達27.6%,領跑于全球同行。相比之下,三大運營商的凈資產收益率,都在個位數。
不過,這種情況的出現,離不開萬惡的資本主義。北美東西海岸城市群的人口密度要明顯高于沒落的中部地區,故而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在城市部署基站能更快的收回成本。但問題是,這種做法導致了中部地區,尤其農村的信號、網速很差。
國內則是一碗水端平。在脫貧攻堅的號角中,全國通信“村村通工程”自然也不能拖后腿。也就是說,國內運營商的“錢途”要考慮廟堂的因素。
在這方面,除了要給貧困地區通網之外,5G建設的重擔必然要壓在三大運營商肩上。但這里有一個悖論。人們往往在短期高估新技術的發展速度,而在長期對其低估。5G建設有點短期被捧殺的意思。2019年初的那波行情,5G概念受到資金追捧,以至于跟5G沒什么關系的東方通信(600776,股吧)(600776)成為當時的“妖股”。然而,現實卻是這幾年在世界范圍內,5G的推廣其實有點不及預期。
在5G的賽道上,曾經的急先鋒蘋果(AAPL)反倒沒有那么著急,直到去年才推出了首部5G機型iPhone 12。一方面是因為蘋果在5G專利的積累上,的確不如華為;但另一方面,目前4G對于很多一般智能手機用戶完全夠用,這些人并不著急升級到5G。
而對于運營商而言,5G建設有點里外不討好。如果建設進度落后,資金就開始擔心“落后就要挨打”;可如果加大資本開支力度,資金又會擔心固定資產折舊的增加,會影響利潤。
我國5G目前還在大規模建設期,這意味著處在產業鏈中游的運營商要向上下游兩頭送錢:
「對于上游」啥也不說了,繼續加大資本開支,繼續充值;
「對于下游」老鄉別走,提速降費了解一下。
(相關閱讀:5G套餐為啥這么貴?信號好不好?要換5G手機?)
所以,按照在產業鏈上中下游里誰賺錢就投誰的原則,5G賽道上目前的投資邏輯,可以關注2個方面:
1 | 上游關注關鍵的設備,例如5G芯片、PCB電路板以及放置基站的鐵塔; |
2 | 下游關注內容的創新,例如4G時代的大贏家是以奈飛(NFLX)為代表的視頻平臺,以及直播平臺和游戲股。網速更快的5G,可能會給虛擬現實(VR)帶來更多好處。 |
當然,風水輪流轉,電信運營商又不是搞慈善。現在兩頭讓利,不等于以后沒有“錢途”。等到大規模建設期一過,用戶滲透率足夠高,中游運營商的好日子就來了:
1 | 在to C端(消費者用戶),5G流量超過4G是毫無疑問的,即便是流量的單價不漲,運營商在每個用戶身上的收入,也會隨著流量的增長而上升; |
2 | 在to B端(商業用戶),5G低延時的特點,打開了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新的應用場景,而這些都是以往不存在的增長點。 |
(關注公眾號,在對話框回復“電信”,看看有哪些可以關注)
雖說急跌之后必有反彈,但指數日內高開低走說明拋壓還是有的。既然有人選擇逢高跑路,那么此時應該抄底嗎?對于這個問題,要明確兩個方面:
抄底的前提是基本面優秀的公司估值重回合理區間,甚至被低估,基本面不佳的公司就算了;
抄底別梭哈,也就是不要一下子把子彈全打光,防止短期抄在半山腰導致心態崩塌。
不少投資者覺得,買基金比買股票風險小。實際上,公募基金當中很多都是押注單一板塊的(行業主體ETF必須這樣做)。例如諾安成長(320007)的蔡總/菜狗,業績系于半導體;易方達的坤哥/坤狗,業績系于醬香科技。坤哥最近遭遇了從業以來最大的回撤,但是慘的不只坤哥一個,農銀匯理的90后美女基金經理夢圓,在職業生涯的開始就被股市捶得“夢碎”了——從業14天,任期回報-18.62%。這樣看來,買基金的風險并不比買股票小。
現在的行情,看盤容易給心里添堵,倒不如關上交易軟件,好好研究基本面。財不入急門,股市投資是場馬拉松,來長時間來看,因為運氣暫時賺到的錢,早晚會因為運氣虧回去——而對于公司價值的深刻理解,才是無往不利的法寶。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星空財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