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初實施道路停車改革以來,北京已有7.7萬個道路車位實現電子收費,停車改革今年將向包括胡同在內的支路及等級以下道路推進。3月12日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停車改革逐步由主要大街的主、次干路向支路及等級以下道路推進,胡同車位陸續納入電子收費范疇。
停車入位自動計費,線上繳費,取消人工收費,統一收費標準……隨著道路停車改革的推進,不少市民發現,過去“一位難求”的路段更容易找到車位了。截至目前,全市16個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800多條道路、7.7萬個車位納入停車改革,實行電子收費。“停車改革逐步由主要大街的主、次干路向支路及等級以下道路推進,情況越來越復雜,難度不斷增加。”市交通委靜態交通管理處處長趙震介紹。
胡同車位想實現電子收費,難在空間有限、不具備計費設備安裝條件。對此,本市多個城區正在推廣移動視頻計費。記者在復興門北順城街看到,穿著制服的停車管理員騎著一輛后座裝載了視頻計費設備的電動車,正在勻速駛過。“每15分鐘騎一圈,設備自動對停放車輛進行信息采集。”這位管理員告訴記者,設備上高矮不同的攝像頭可對大車、小車完成車牌識別,天線設備對應車位上的電子標簽完成泊位坐標采集。移動視頻同其他設備一樣,只用于計算停車時長,停車人依然需使用“北京交通”APP完成停車訂單的查詢、繳費、開具發票等。
“經過比對,移動視頻具有靈活機動、準備周期短、成本低廉、不受樹木遮擋等優勢,適宜在支路及其等級以下道路推廣。”西城區交通委停車管理中心吳瑋頔介紹,2021年以來,西城區已在前門西大街、長椿街、六鋪炕二巷等7條道路、503個車位采用移動視頻設備,累計服務車次4萬余次,目前運行平穩有序。下一步,隨著道路停車改革不斷推進,移動視頻將會覆蓋更多車位。
自2019年實施道路停車改革以來,電子收費車位累計服務車次1.39億次,累計服務車輛756萬輛。“北京交通”APP累計下載量達到765萬次,注冊用戶526萬人,綁定車牌316萬輛,日活用戶17.6萬。根據市民意見和建議,“北京交通”APP進行多次功能優化,包括增加微信、支付寶快捷登錄;繼續優化車牌綁定效率,京牌車輛綁定時間從3小時縮短至1小時內。同時,考慮到部分人群手機操作不便,市交通委擴展銀行營業網點線下繳費渠道,并改進了批量繳費和企業繳費功能。
無障礙出行服務方面,電子車位也有溫情。趙震介紹,針對殘疾人車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市交通委同殘聯、交管部門密切配合,通過技術手段嚴格落實了對殘疾人車輛道路停車免收停車費。目前,全市7.7萬個道路車位實現免費服務殘疾人。對于無人值守的路外停車場,相關部門也正在積極協調,將殘疾人車輛信息納入管理系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