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事件”將燕窩市場高價低成本、代工生產品質難保證、夸大和虛假宣傳等亂象帶入公眾視線。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打著燕窩概念,產品價格便可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而企業們也樂于將燕窩相關概念放到宣傳語中,提升產品銷量。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燕窩等滋補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入局者也在不斷增加。但燕窩行業尚在成長期,小而散的企業數目眾多,不管是產品質量還是營銷宣傳都需要加大監管力度。
泡小燕、艾尚燕涉嫌虛假宣傳
“辛巴燕窩造假事件”折射出的燕窩行業亂象還在持續。2020年北京商報記者曾報道燕窩企業泡小燕在產品宣傳方面存在涉嫌虛假宣傳。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再次調查發現,泡小燕已經將一款燕窩紅糖產品的宣傳語由“真正的原汁燕窩紅糖是這樣,國家規定假不了!”修改為“真正的原汁燕窩紅糖是這樣,食品法規定的假不了!”
雖然泡小燕將宣傳語中的“國家規定”改為“食品法規定”,但依然未能擺脫虛假宣傳的嫌疑。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相關資料了解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糖,其現行標準號為GB 13104-2014,該標準自2015年5月24日起開始實施,取代了原GB 13104-2005食糖衛生標準。適用于以甘蔗、甜菜生產的原糖、白砂糖、綿白糖、赤砂糖、紅糖、方糖和冰糖等,其衛生標準的分析操作方法可見GB/T 5009.55-2003。其中并沒有涉及燕窩紅糖的相關標準。
一位從事燕窩生產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并沒有燕窩紅糖標準,都是使用的企業標準。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聯系采訪了泡小燕,但截至發稿,對方并未予以回復。
與泡小燕做法如出一轍的還有另一燕窩品牌——艾尚燕。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艾尚燕在每款燕窩產品的宣傳上均打出了“高含量燕窩”的口號,稱其燕窩產品中固形物含量大于等于99%。不過,艾尚燕旗下并非所有的產品均為“高含量燕窩”。此前,艾尚燕有四款瓶裝燕窩產品,分別是“小Q”濃縮即食燕窩、“小超濃”濃縮即食燕窩、冰糖燕窩和鮮燉燕窩,固形物含量分別大于等于70%、99%、75%和70%。這四款產品均打上了“高含量燕窩”的宣傳。截至2021年3月1日,艾尚燕仍有兩款打有“高含量燕窩”的瓶裝燕窩產品在售,分別是“小Q”濃縮即食燕窩和艾尚燕高含量燕窩,固形物含量分別大于等于70%、99%。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并不是所有產品均為艾尚燕所定義的“高含量燕窩”,那么上述廣告內容容易引人誤解,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針對上述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系艾尚燕方面,對方表示,不接受采訪。
高營銷撐起高售價
從古至今,燕窩一直被視為珍饈之首,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北京商報記者對比時下火爆的燕窩產品發現,燕之屋干燕窩50g印尼溯源碼燕窩干盞進口禮盒價格為2100元,即每克42元。小仙燉100g*1瓶鮮燉燕窩售價為299元,而這一瓶中僅含有5克燕窩,平均每克的價格約為60元。而燕之屋碗燕小紅碗138g*1碗的價格為298元,食用燕窩投料量為3.7g,平均每克約為80元。
業內普遍認為,燕窩價格昂貴主要是因為產量和來源少、采集不容易,且后期整理困難。一般而言,剛采來的燕窩都帶有燕毛等雜質,而一個熟練工人,一天也只能挑揀3-4盞燕窩。因此,即便燕窩質量一般,一斤也可達上萬元。
不過,一位從事燕窩生產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市面上普通的即食燕窩和鮮燉燕窩,除了保質期不同外(即食燕窩保質期為18個月,鮮燉燕窩最多3個月),營養上基本差不多。因為鮮燉燕窩的泡發率做得比較高,實際上同等規格下,鮮燉燕窩所投入的干燕窩含量,比即食燕窩要少,所以鮮燉燕窩的成本會低一點”。
盡管成本上鮮燉燕窩低于即食燕窩,但售價卻遠高于即食燕窩。以70g規格的瓶裝燕窩為例,燕之屋70g即食冰糖燕窩款的單瓶售價為57.8元,燕之屋70g鮮燉燕窩款的單瓶售價為156.3元,小仙燉70g鮮燉燕窩款的單瓶售價為149.6元。
而部分產品打著燕窩概念,價格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以泡小燕為例,一盒288克規格的泡小燕“燕窩紅糖”售價為79元,每100克價格為27.43元;而王錦記南京同仁堂(600085,股吧)所代表的普通紅糖,一袋400克規格售價為29.9元,每100克價格為7.48元。含有燕窩的紅糖價格是普通紅糖的4倍左右。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高價低成本的背后,燕窩企業熱衷營銷也是一大原因。
以泡小燕為例,成立僅短短五年時間,就已冠名了《親愛的客棧》《我家那小子》《我是你的男朋友》等知名綜藝節目。而在一份《親愛的客棧》招商資源總表中顯示,官方合作伙伴價格為5000萬元,作為制定產品價格為3000萬元,明星推薦2500萬元,特別支持600萬元,原生廣告為700萬元。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泡小燕通過大量贊助、曝光,頻繁出現在消費者視線中。而重金砸入營銷費用,從而獲得高銷量已成為網紅快消品的慣用打法。這部分營銷費用,最終還是讓消費者買單。
市場亟待規范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燕窩相關企業1.1萬家,2015年相關企業注冊量達1504家,同比增長72%,2017-2019年我國燕窩相關企業年均注冊量達2035家,2018年注冊量達近十年最高,達2117家,2019年相關企業注冊量稍有下降,達1987家。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燕窩市場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燕委”)理事長馬增俊表示,近年來,隨著燕窩進口政策的不斷松綁及電商的興起,燕窩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年復合增長率在30%以上。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達到300億元左右,隨著全民大健康時代加速,燕窩行業預計可發展成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燕窩行業亟待規范化發展。但由于尚未有國家統一標準,目前市場上各企業都在根據企業制定的標準進行產品生產。
以即食燕窩為例,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目前,即食燕窩采用的是罐頭食品生產標準。此外,小仙燉、燕之屋的鮮燉燕窩均是按照企業標準生產。由中國藥文化研究會發布的鮮燉燕窩團體標準,于2020年12月6日開始實施,但團體標準并非企業需要強制執行的標準。
目前,在現行有效的燕窩標準中,燕窩及其制品中唾液酸的測定液相色譜法為國家標準,燕窩質量等級屬于其他國內標準。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曾于2019年發布了燕窩制品加工技術規程。《國燕委燕窩行業發展問題調研表》中提到,要“盡快推動標準出臺”。
事實上,國家相關部門在2013年便開始牽頭討論燕窩標準相關事項。2013年,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組織燕窩生產-加工-銷售以及監管全鏈條相關部門及企業召開“燕窩標準需求研討會”提到,國內燕窩相關規范和標準嚴重缺失,制定相關標準非常必要,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要有所區分。
國燕委副秘書長黃鈺表示,2021年國燕委將圍繞“推動1個標準,打造1個平臺,開展1項行動,促成6方面資源聚合”四大方向展開工作。即推動燕窩行業標準工作進行,創建燕窩行業信息查詢平臺,信息共享。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白楊(圖片來源:記者拍攝)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