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黃高航
編輯 |?簡佳
總被雨打風吹去。
3月3日,西部產權交易所掛出公告,陜西有色金屬集團轉讓陜西華山半導體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華山半導體)82.50%股權,底價1.82億。
財務信息披露,華山半導體凈資產-2.5億元,核心資產為雁塔區電子三路一宗面積為29667.8㎡(約44.5畝)的工業用地。金融棒棒糖簡單查詢發現,西安雁塔區30畝工業用地有掛牌出售價1.3億,單價約430萬/畝,糖豆們若有興趣可以算算這筆賬。
華山半導體成立于1968年,幾乎是陜西最早的“硅半導體”公司。
01
1968年“老字號”
我們從認識“標的”企業開始。
其實華山半導體來頭非常大,即當時的741廠,始建于1968年,1971年投產,位于華縣的杏林鎮,背靠五龍山,占地面積15.5萬㎡,是國家“六五”規劃的三大半導體硅材料專業科研生產基地之一,屬于冶金工業部的直屬企業。
公司在當時基本處于“輝煌期”,與峨眉半導體材料廠(739)和洛陽單晶硅廠(740)齊名,被譽為國內半導體材料三大主力廠家,主要產品為單晶硅和多晶硅,技術實力不容小覷,旗下“華岳”牌商標在國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所研制的單晶硅片曾用于“東方紅”2號衛星、毛主席紀念堂低溫控制系統的元器件產品中。
▲圖:華山半導體杏林鎮舊址
華山半導體作為“三線建設”時期的產物,出于保密需求,留下的公開資料并不多,不過,無論是選擇建址山區還是產品應用領域,其誕生和發展在特殊時期應該承擔著重要歷史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總裁李振國就職的第1家單位就是這里,1990年他從蘭州大學物理系半導體材料專業畢業,就被分配到國營741廠拉制單晶硅棒。20世紀80年代國務院提出“三線調整搬遷”政策,在這個背景下,華山半導體陸續遷出,最終在2003年底將主線產品全部遷入西安,即這次拍賣的廠區所在位置。
其實在搬離華縣前,華山半導體逐漸告別昔日的“高光時刻”,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究其原因,與整個行業面臨的大環境不無關系。
▲圖:有網友刊文追憶華山半導體
1:體制更換:國家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市場調節和以銷定產的方式,也許讓公司此前的優勢徹底消失。
2:競爭加。簝r低質優的國外電子產品及其元件進入國門,上游產品半導體硅材料行業整體受到極大沖擊。
3:行業特性:半導體硅材料產業屬于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產品升級換代飛快,這就要求公司加大資金投入更新設備,加快人才引入,這種快節奏的壓力會很大。
華山半導體也曾做過多次嘗試。
例如擴產轉型,2009年華山半導體在被確定為太陽能(000591,股吧)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的龍頭企業之后,2010年公司二期技改單晶硅、硅片項目開始投產,把單晶硅產能提高至500噸/年,還與有色集團旗下另一家硅材料企業實現對接,形成多晶硅到光伏電池組件完整產業鏈。
例如參與新公司組建,2011年有色集團結合華山半導體30多年硅材料生產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組建成立位于西咸新區的陜西有色光電科技。
但具體不知何故,今日走上了股權拍賣之路。
02
與隆基同行
要談硅材料行業,自然繞不開隆基,尤其是在陜西。
與華山半導體主做單晶硅相同的是,隆基也仰仗單晶硅,不過現有的技術和市場已在行業內獨占鰲頭,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帝國版圖。
那么,同樣誕生于陜西,而且都是涉足硅材料行業的企業,華山半導體甚至比隆基要早“出生”32年,如今兩家的發展結果南轅北轍,一家是全球“光伏龍頭”,另一家卻被掛牌拍賣,究竟是為何呢?
前面提到半導體硅材料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對于錢和人的依賴度非常強,否則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下,分分鐘被甩開差距甚至被淘汰。
我們來看看隆基是怎么做到的。
1:資金獲取:借道資本市場融得巨量資金,隆基股份(601012,股吧)自2012年登陸主板以來,已通過直接融資首發、配股和定增,以及間接融資短長期借款等方式,累計募資達260億元。比如在2012年首發募資15.75億之后,2015年至2020年5年里,每年都會有融資動作,以保證公司的資金需求供應。這就包括了2015年定增19.6億,2016年發行公司債和定增合計39.8億,2017年和2020年發行可轉債分別募資27.61億和49.55億,2018年底發行短期融資券5億,2019年配股募資38.28億。
▲圖:隆基歷年融資結構
2:技術投入:技術驅動是隆基長遠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公司對于這一塊非常重視,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水漲船高,2013年研發費用1.56億,2015年約為3億,到了2019年研發費用高達16.77億,是2015年的5倍之多,且增長勢頭在持續上攻,整體研發費用占比應收維持在5%~7%之間。高研發投入之下,隆基獲得了金剛線高效切割、薄片化制造、低衰減、高效能單晶硅棒制造和大裝料、高拉速、多次拉晶等核心技術,逐漸在業內立足且站的越來越穩,最終成了“領頭羊”。
推動技術除了錢更需要人才,隆基也推出了自己的人才發展項目:“隆聚英才”,通過公平的競爭機制實現人盡其才。
▲圖:隆基歷年研發投入
3:產業鏈布局:其實華山半導體也意識到了產業鏈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產業鏈合作公司似乎多限于有色集團內部企業(如天宏公司),難免會受到體制上的不利影響。
縱觀隆基,圍繞光伏產業鏈傾力打造,攜手的都是行業頭部公司,從與福萊特(601865,股吧)、南玻等玻璃龍頭合作簽約億元大單,到與特變電工(600089,股吧)(600089)簽署原生多晶硅料合同,再到上周剛剛宣布收購森特股份(603098,股吧)(603098)股權布局BIPV項目,可見文章《隆基大戰特斯拉:宣布16億“買屋頂”》,不難看出,隆基對產業鏈合作企業有“標準”要求,遵循市場化“強強聯合”的打法。
但無論是獲取資金、技術投入還是布局產業鏈,后期的華山半導體要做這些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
03
從陜西軍工分化說起
這里為什么會提到陜西軍工分化呢?
一是因為華山半導體在特殊時期的出身和肩負的職能,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和軍工企業頗有些類似,二是作為區域財經觀察者,我們留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在陜西軍工日漸分化的背景下,許多本土軍工企業,正在通過新的方式和手段,慢慢獲得了新賽道。
1:慶華公司:即曾經的“慶華廠”,國家“一五”時期建成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位于洪慶的“慶華廠”于1958后投入,與華山半導體“出生”在同一時期,是國家重點保軍企業,主要開展火工品、軍用熱電池的研發與生產。2010年更牌為“北方特種能源集團西安慶華公司”。
這家公司最新的結果是什么呢?可見金融棒棒糖文章《東郊“慶華”大股東:13億收購安徽江南化工(002226,股吧)》。
它的大股東北方特種能源集團用13億元拿下民爆行業龍頭安徽江南化工(002226)控股權之后,然后將其旗下的慶華汽車安全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進行產能互換。
實際上還有一家企業西光廠,也是中兵集團的下屬企業之一,2008年通過注資進入上市公司新華光(600184),后更名為光電股份(600184,股吧)。
同時,我們曾發文《歡迎“頂級軍工”:陜西出資15億落地“小國華”》。記錄了30億元體量的陜西國華融合產業發展基金正式落地,出資主體包括省政府引導基金、西咸戰略新興產業基金等,更重要的是,這里面還有航天投資公司和國華軍民融合基金,要知道他們背后站著中國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團這個“巨無霸”。
這支基金目標是深化陜西軍工科研院所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促進協同,推動轉化,推動混改。彼時,金融棒棒糖預期,背靠航天科技集團,借助央企資源,能夠真正解決陜西在軍民融合領域內的痛點。
金融棒棒糖認為,對于許多有軍工背景的企業來說,也許就在國華等整合基金的“目標射程范圍”之內,下一步想要扭轉局面,雖然具有很強的挑戰性,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借鑒“大國華+小國華”基金這樣的模式,或許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之一,且背后推手擁有巨大的資金力量和能量,無論是通過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還是推動轉化混改,都應值得一試。
結語:
這家1968年成立的“老字號”如今走上了“拍賣”的無奈境地,令人唏噓!畢竟它曾親手打造出陜西半導體行業早期的“榮光時刻”,貢獻不可磨滅。換到更大的場景中,我們總是希望通過更多“新手段”及“新工具”,可以讓他們再煥生機。
前期回顧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西安金融棒棒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