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沙塵暴再度來襲。
3月15日一早,原本夜幕過后應放亮的北京天空,卻變得越來越紅、越來越昏暗。道路上車輛不得不打開車燈,緩慢行駛。
早上8時許,第一財經記者剛走出家門,一陣風吹來,眼睛里便立刻鉆進了幾粒細沙,嘴里、鼻子里也感覺進了沙土。9時許,在北京鬧市區王府井(600859,股吧)大街一帶,天空依舊昏暗,能見度差。辦公室都能聞到濃濃土味。
14日17時15分,北京市氣象臺發布大風藍色預警;15日7時25分,又升級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
“從強度來看,本次沙塵天氣是近十年來最強的一次沙塵暴天氣過程。”在中國氣象局15日上午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張碧輝說。
張碧輝同時表示,從成因來看,此次沙塵暴天氣過程由于前期北方地區升溫、降水偏少,加上高強度的蒙古氣旋配合才得以達成,“這種情況較為罕見,不太容易成為常態,公眾對此不必過分擔心”。
氣象部門預計,此次沙塵暴天氣到15日傍晚逐漸減弱,夜間風力減小,能見度轉好。16日受偏南風影響,可能出現沙塵回流現象,PM10濃度短時升高。
近10年最強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
15日11時,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了解到,3月14日至15日晨,北方多地出現揚沙或浮塵。
其中,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中西部、甘肅西部等地出現沙塵暴,局地出現能見度不足500米的強沙塵暴;新疆北部、甘肅中西部、內蒙古大部、華北北部、東北地區西部等地出現6~8級陣風,新疆東部、內蒙古中東部部分地區風力10~11級。
據氣象衛星數據估算,可視的沙塵區面積約為46.6萬平方公里,這也是近10年來影響我國最強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
目前,中央氣象臺已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受冷空氣影響,15日下午至夜間,西北地區大部、東北中南部、華北大部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內蒙古西部和東南部、甘肅北部、寧夏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沙塵暴。
16日,河北南部、山東、江蘇、安徽、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等地受高空沙塵輸送影響,仍將有揚沙或浮塵天氣。
國家林草局荒漠化監測中心15日提供的監測情況稱,此次沙塵天氣過程,“是今春我國北方地區首次發生大范圍沙塵暴天氣,也是京津冀地區首次遭受嚴重沙塵影響”。據該中心衛星影像和地面監測信息綜合評估,本次沙塵天氣主要起源于蒙古國。14日上午,蒙古國西南部發生沙塵暴天氣,沙塵隨氣流向南移動,于14日傍晚,在蒙古國與內蒙古中西部交界處入境。截至15日13時,蒙古國境內的暴風雪和強沙塵等災害性天氣已造成9人死亡,12人失蹤。
之后,內蒙古巴彥淖爾、二連浩特、包頭等地相繼發生沙塵暴,能見度低于1000米,PM10指數超過500微克/立方米,西北風6~8級,空氣質量等級均為嚴重污染。15日凌晨,沙塵開始影響京津冀地區,北京受上游沙塵傳輸疊加大風揚沙作用影響,PM10濃度明顯上升,PM10指數達到了215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目前,沙塵還在繼續向東南移動,將陸續影響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等地。
該中心給記者提供的評估結果顯示,本次沙塵天氣主要影響新疆、內蒙古、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10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21個縣(市、區、旗),人口約6417萬人,受影響土地面積約132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約748萬公頃,林地約1286萬公頃,草地約5926萬公頃。
部分機場航班起降受到影響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15日介紹,14日夜間至15日上午,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風沙塵天氣,多地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達到上千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值“爆表”。
截至15日10時,內蒙古大部、蒙甘陜寧交界地區、京津冀地區中北部、東北地區西部、山西北部、新疆東部共有30個城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小時值“爆表”;鄂爾多斯(600295,股吧)、榆林、張家口等23個城市PM10小時濃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
“通常,西北方向冷空氣對于下游地區的污染起清除作用,但這次冷空氣攜帶了高濃度的沙塵,突發的沙塵暴導致多地空氣質量迅速轉差。”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褚旸晰、石耀鵬說。
對北京地區的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市15日晨PM10濃度在3小時內從100微克/立方米快速升至5000微克/立方米以上,PM2.5濃度也一度超過400微克/立方米。
“北京出現這么高濃度的PM10,在歷史上都屬于比較罕見的。”張碧輝說。他同時表示,近些年來,得益于我國植樹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體推進,沙塵天氣確實得到了非常明顯有效的改善。
第一財經記者15日從交通運輸部門了解到,受沙塵暴天氣影響,部分民航機場的航班起降受到影響。內蒙古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15日計劃進港航班107架次,出港航班108架次。截至3月15日10時尚未有起降航班。截至9時,該機場全天進港航班取消15架次,延誤6架次,預計最長延誤時間3小時;全天出港航班取消15架次,延誤7架次,最長延誤時間6小時20分鐘。
此外,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航班運行也受到一定影響,航班取消已超400架次。民航華北空管局稱,隨著春天到來,預計沙塵天氣還會出現。在做好特殊天氣下空管保障的同時,華北空管局已啟動“疫苗運輸綠色通道”,15日預計將為3架次疫苗運輸航班提供優先保障。預計15日首都機場進出港航班944架次,大興機場進出港航班662架次。
嚴重的社會經濟與環境問題
全球有四大沙塵暴高發區:中亞、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亞。中國西北地區是中亞沙塵暴高發區的組成部分,其中不少地區每年沙塵暴日數達30天以上。
國家林草局有關專家介紹,沙塵暴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有氣象的原因也有裸露沙塵的原因。林業部門主要是增加植被減少裸露沙塵,降低沙塵暴行進過程中的風速等防沙治沙方式,減少沙塵暴或降低沙塵暴的強度。
我國曾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國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荒漠化擴展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三個監測期保持“雙減少”。
國家林草局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的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的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與2009年相比,目前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9902平方公里。
但總體上看,我國仍缺林少綠、生態脆弱。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全國荒漠化土地達26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4;沙化土地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近1/5。
剛剛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科學推進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根據《綱要》,“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實施北方防沙帶重要工程建設,以內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流域、京津冀地區等為重點,推進防護林體系建設及退化林修復、退化草原修復、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完成營造林220萬公頃,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萬公頃、退化草原治理270萬公頃。
有林業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大的自然背景與氣候過程看,雖然沙塵暴的形成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但是積極實施各種生態建設工程防治荒漠化對于減緩沙塵暴的危害程度十分有效。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