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消息,2021年3月15日,駐英國使館馬輝公使應邀為牛津大學國際外交官培訓項目舉辦中國外交政策專題線上講座。參加該項目的阿富汗、俄羅斯、保加利亞、中國、印度、日本、哈薩克斯坦、南非、毛里塔尼亞、墨西哥、英國、美國等28國40余名外交官參加。
馬公使全面介紹了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政策,強調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下,2020年中國外交迎難而上、主動應變,為國家擔當、對世界盡責,同步抗擊新冠肺炎病毒和國際政治病毒,為捍衛國家利益、維護全球穩定作出新的貢獻。一是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彰顯大國責任擔當;二是持續深化開放合作,推動互利共贏;三是積極運籌大國關系,為國際局勢穩定提供有力支撐;四是穩步推進伙伴關系,打造全球合作升級版;五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弘揚多邊主義正能量;六是堅定開展外交斗爭,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馬公使指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進。中國外交將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努力。一是全力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二是助力世界經濟加快復蘇;三是持續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四是扎實推進國際和地區合作;五是主動參與全球治理變革;六是不斷促進中外相互理解與信任。
馬公使回答了各國外交官們關于西方媒體對華偏見、中國軟實力影響、香港、新疆、中英關系、中美關系、中非關系等提問,闡明中方原則立場,批駁西方輿論的不實報道,就西方民眾的錯誤對華認知澄清事實真相。
針對中國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是否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提問,馬公使表示,聯合聲明的核心要義是確保中國收回香港,香港回歸后,聯合聲明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根本不存在所謂中國違反聯合聲明的問題。不干涉內政是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我們反對任何國家以聯合聲明為借口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反對任何國家將其制度做法強加于人。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將更好推動香港民主制度健康發展,確保香港長治久安,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針對中國新疆地區是否存在“種族滅絕”的提問,馬公使指出,歷史上,北美印第安人、非洲黑奴、猶太人等經歷過“種族滅絕”。過去60多年來,新疆人均壽命從30歲升至72歲。過去40多年來,新疆維吾爾族人口增長了一倍多。2010年至2018年,新疆維族人口增幅達25%,遠高于漢族的2%。2014年到2019年,新疆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1%。世界上哪有這樣的“種族滅絕”?
針對有民調稱英國民眾不支持英開展對華經貿合作的提問,馬公使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消費市場、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英方拒絕對華經貿合作,不符合英國國家利益。經貿投資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國對英投資和各領域合作為英國帶來了巨大利益,希望英方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投資者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針對西方媒體涉華報道是否影響公眾對華認知的提問,馬公使指出,部分西方媒體抱持嚴重雙重標準和意識形態偏見,對華報道與事實“脫節”,甚至屢屢制造假新聞,嚴重誤導讀者、民眾、政客對華認知,反噬效應使其自身利益受損。希望相關媒體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秉持客觀、公正、真實原則,報道中國和中國發展,增進對中國的正確認知。
與會外交官感謝中國使館舉辦此次線上講座交流活動,表示馬公使的講座內容全面深入、信息量大、富有啟發性,回答問題坦誠開放、針對性強。與通過媒體了解和認識中國相比,同中國外交官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更有利于增進大家對中國的認知。
講座和答問持續九十分鐘。
牛津大學國際外交官培訓項目創辦于1969年,是該校面向世界各國開展的年度外交培訓項目,不少學員后來成為高級外交官甚至政府高官。近年來,該項目與中國駐英國使館建立定期交流機制,每年均來館交流。今年因疫情原因改為線上舉行。
編輯 許騰飛
來源: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
原標題:馬輝公使向牛津大學國際外交官培訓項目宣介中國外交政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