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碧水白露
3月11日,是小目標持倉虧損最多的一天,我當時截了一個圖。
目前我手上的小目標共投入本金28萬,持有16期(含2110)。如果每期都跟投的話未達標的應該是18期,我是主題車001(因為是港股,我A股還沒搞明白)和快車011(我上了快車010)沒上。
牛年春節(jié)后的股市表現(xiàn),給這兩年入市的投資者來說是當頭一棒:股市沒錢撿,股市有風險!!網(wǎng)上的段子手稱90后的新基民為韭零后,不過對于我這個2007年入市,經(jīng)歷過千股跌停(大盤都差不多跌停)、也經(jīng)歷過融斷的老韭菜的來說,這段時間的大跌,我沒受到啥影響。
我的小目標達標盈利是42818.22元,收益回撤了一半多(3月11日收盤有單期跌幅超過20%的),我還在堅持跟投的原因如下。
1、小目標投資的標的是公募基金,基金收益當然是跟著大盤走,所以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小目標有浮虧很正常。我在投資小目標前已經(jīng)考慮清楚,無論是5%還是8%的收益,如果需要一年時間才達標我都可以接受,所以最近的下跌我接受良好。小目標共發(fā)行112期,已達標95期,而達標的95期中只有2期達標時間超過一年,分別是1802(用時408天),1907(用時449天),用時最長的第3名是1803(用時358天)。
2、我已經(jīng)做好了資產(chǎn)配置,家庭護城河的資金放在電子式國債里,拿來投資股票和基金(含小目標)的資金是我最少3-5年不用的閑錢。所以我對小目標的一時浮虧接受良好,根據(jù)國家對公募基金的嚴厲管控,小目標不會血本無歸;再根據(jù)小目標的過往業(yè)績,小目標始終是會達標的。
3、我預計投入小目標的本金是50萬,一直按計劃規(guī)律跟投,不梭哈。每期2萬的話,還可以跟投11期,假設在投這11期的過程中,沒有一期達標,那么到50萬投完,我手上就會持有28期(實際投資的時候,如果跟投的點位和持有的成本差不多的話,我應該會有所調(diào)整,比如跟投金額降為1萬)。按小目標的過往業(yè)績,最高峰是共有20期左右未達標,所以按往年的業(yè)績來說,我的50萬的本金應該是可以輪的過來的。
4、小目標的達標止盈策略+我的堅持跟投策略,正好符合我總結出在股市的掙錢經(jīng)驗:漲的時候舍得賣,跌的時候敢買。
5、其實股市上漲中的風險要遠大于下跌過程中的風險。
我快車005因為太火爆沒上到車,快車006開始實行預約機制,剛開始幾期因為預約的人太多(當時上證一度漲到3730多),小她一度登錄不了;而2109的最后上車時間和2110第一天的扣款因為持續(xù)下跌(上證已到3400多),很多財蜜說因為擔心繼續(xù)下跌而不敢再跟投小目標了。
我想說的是3400多點不是應該比3700多點的風險低嗎,這個時候買入可以用相同的本金買入更多的籌碼,反彈的時候也是漲的更快的,就算繼續(xù)下跌,那跌幅也會比3700點的時候要小呀。
再來說點股市投資的知識。
股市(包括股票和基金)是財富進行二次分配的地方,我們要知道并不是誰都能在股市里賺錢的。
為什么說股市里有一賺二平七賠的現(xiàn)象,那是因為在股市里賺的錢都是其他股民虧的錢,而且無論股市漲跌,投資者都要支付以下費用:
1、千分之一的印花稅。
2、如果買基金是通過網(wǎng)銀的話,銀行要收托管費。
3、證券公司要收交易費(也稱手續(xù)費和傭金)。
4、基金公司要收申購和贖回費(當然你持有一定的時間,如果選擇的是后端收費的話有可能沒有這二個費用)。基金經(jīng)理的百萬甚至更高的年薪都是咱們基民給的哦。
5、上市公司的高管套現(xiàn)等。
我一直特別羨慕那些能一直在股市里賺錢的人,這些人肯定有TA的過人之處。作為普通投資者的我來說很有自知之明,我不會對股市的收益期待過高,所以我只拿我能掌控的(就是套牢個3、5年也不會對我的生活影響)閑錢來投資;和其他投資者比我沒有任何優(yōu)勢(智商不夠,專業(yè)知識不夠,也沒有任何內(nèi)幕消息來源),那我就用時間來換收益。
有人說投資股市就是賭國運,投資股市能否賺錢最后拼的是心態(tài)。我相信中國的經(jīng)濟還會持續(xù)穩(wěn)定向好,而我的好心態(tài)已經(jīng)修煉出來了,所以我家現(xiàn)在要做的是耐心播種:我跟投小目標和定投基金(老公在操作),靜待收獲。
擴展閱讀:
「小目標」浮虧要割肉嗎?——回答大家最關心的10個問題
你不可能,賺得舒服的同時,長期賺得很多
類固收產(chǎn)品,預期收益7.0%起,買它真香!
風險提示:上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及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相關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
打開她理財APP-搜索用戶「碧水白露」,可與本文作者交流
還未安裝她理財APP的新財蜜
掃碼下載安裝↓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她理財。文章內(nèi)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wǎng)立場。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