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自動播放
play視頻丨河北養羊大縣又見瘦肉精 瘦肉精羊流向多地如何逃過監管的?
向前向后
原標題:“瘦肉精”屢禁不止,動物內臟中殘留量較高
記者:王思煬
2021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河北青縣“瘦肉精”羊肉事件引起許多消費者關注。“瘦肉精”是一類藥物的統稱,因會殘留在動物組織內,對食用者健康產生危害。我國已明令禁止在畜牧中使用,但仍有不法生產者為謀利私自使用。
專家表示,不同“瘦肉精”的毒性不同,其中萊克多巴胺在內臟中殘留量較高。如果消費者擔心購買到含“瘦肉精”的產品,建議盡量少吃動物內臟。
“瘦肉精”屢禁不止
2021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河北青縣養殖戶在養羊過程中使用“瘦肉精”,敲響食品安全警鐘。事實上,“瘦肉精”并非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早在2011年,央視3·15晚會就曾曝光使用“瘦肉精”養殖的“健美豬”,引發業界整改。
資料顯示,“瘦肉精”的學名是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是一類藥物的統稱,能促進瘦肉生長,但會在動物組織內形成殘留,危害食用者身體健康。常見的有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出于安全考慮,1997年3月,我國已嚴禁在飼料和畜牧生產中使用“瘦肉精”,并在2002年將“瘦肉精”列為禁用藥品。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也規定養殖企業不得添加、使用“瘦肉精”類違禁品。盡管如此,市場上仍有不法生產者不顧法律約束,通過添加“瘦肉精”獲取更大利潤。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2月,廣州發生首例“瘦肉精”中毒事件,70余人住院治療,檢測出63頭問題生豬。2009年4月,廣州接連查獲來自湖南、河南等地的“瘦肉精”豬40多批次。同年,安徽省質監局通報,經抽查,合肥市臘味思食品有限公司 2009年1月19日生產的臘肉、阜陽雨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2009年3月16日生產的午餐肉均發現含有克倫特羅。
2011年,山東省開展了“瘦肉精”專項整治,立案查處73起,移送司法機關25起,逮捕涉案人員20名。2013年8月,浙江海鹽警方偵破國內首例獸藥非法添加“瘦肉精”案,涉案的江西海聯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共20余種獸藥不合格,銷往全國21個省份。2014年至今,每年均有個別生產商或進口商因肉制品檢出克倫特羅或萊克多巴胺被處罰。
建議少吃動物內臟
在3·15晚會報道中,養殖戶表示,明知不可為卻依舊使用“瘦肉精”的原因是為獲取更大利潤。然而,利潤背后傷害的卻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國內曾出現不少“瘦肉精”中毒事件,癥狀主要是肌肉震顫、心律失常、頭暈等,這些事件的罪魁禍首多數是克倫特羅。而另一種常見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屬于第二代“瘦肉精”,是克倫特羅的升級版,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癥和肌肉萎縮癥等,2000年前后被美國FDA批準用于豬和牛的飼養。
鐘凱介紹,萊克多巴胺的急性毒性分類屬于低毒,毒性參數比克倫特羅小100倍,且在動物體內代謝較快,不太容易導致中毒。2012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了萊克多巴胺在豬和牛中的限量標準,即每公斤肌肉或脂肪10微克、每公斤肝臟40微克、每公斤腎臟90微克。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普工作者云無心指出,因不同國家對于科學數據的解讀不同,目前,萊克多巴胺在美國沒有被禁止使用,但在部分歐洲國家和中國都是不被允許的。中國禁用萊克多巴胺,一個原因可能是考慮到萊克多巴胺在內臟中殘留量較高,而在飲食習慣中,中國消費者喜歡內臟食品,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考慮到一旦開了萊克多巴胺的口子,會給相關監管帶來困難等。
如何避免買到含有“瘦肉精”的肉呢?科信食品與營養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建議,購買時看清豬肉等是否蓋有檢疫印章和檢疫合格證明。“瘦肉精”在動物肝臟中累積最多,建議少吃動物內臟;購買時有肥肉是正常的,不刻意追求買瘦肉,商家也就沒有了使用“瘦肉精”的動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