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堅持,20年的傳承,讓雷鋒精神永放光明!”今年3月5日,豐臺公安分局蒲黃榆派出所社區民警劉安在手機上寫下這句話,發出了一條朋友圈,以紀念他組建的“雷鋒志愿者團隊”成立20年。誰也沒想到,這竟成了他生前最后一條朋友圈,如同為他34年扎根社區的無私奉獻做了注腳。
兩天后,值完夜班的劉安像往常一樣參加派出所早點名,匯報完工作后又回到社區警務工作室。上午10時50分,劉安突發心臟病在警務室暈倒,10時58分,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55歲。
3月7日當天,劉安犧牲的消息傳出后,很多社區居民自發來他生前工作的警務室吊唁他,悼念的群眾一宿都沒斷。警務室在半地下室,有的老人腿腳不好,拄著拐棍一步步挪著走,也要去送送他。蒲黃榆派出所所長樊進輝看著居民們抹著眼淚送劉安,很是感慨:“都知道劉安的社區工作做得好,這時候更能真切感受到,群眾是多么認可他。”
“我叫劉安,平安的安。”老街坊們都是從劉安的這句自我介紹開始認識他的。有點靦腆,但又像有種魔力,透著親切。
1987年2月,剛從部隊復員的劉安通過招考進入警營,被分到蒲黃榆派出所,成為一名片兒警。上任伊始,還沒摸到門道的劉安碰了“釘子”,老百姓(603883,股吧)擔心這個年輕的小警察能否做好社區防范。師傅告訴劉安:“你真正幫人家解決問題,就能得到認可。”
社區民警的首要職責是保護一方平安,劉安就先在社區安全上下功夫。
開放式的社區出入口多,安全隱患不少。劉安找資金、找廠家,冒著酷暑和社區干部東奔西跑,終于給小區出入口安裝了鐵柵欄門,進行封閉式管理,大幅降低了發案率。
為了及時向社區居民進行安全防范提示,劉安在轄區內安了六個廣播喇叭,設立了廣播站,取名“平安之聲”。還主編了以警情提示為主的首家社區報紙《平安之聲報》,送進社區每一家。再到“平安之聲”QQ群、“平安之聲”微博、群眾微信群……劉安的社區工作緊跟時代不斷創新,工作細到連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劉安都給制作了盲文版的防詐騙宣傳材料。“只要是對居民有幫助的,沒有劉安想不到的。”
他還策劃推動成立了“蒲黃榆第二社區警校”,創建“警政文化展覽廳”,在轄區學校、幼兒園實施“校盾”志愿者計劃,調動居民的積極性,開展社區安全共建共治共享。蒲黃榆第二社區也因此成了遠近聞名的平安社區。
慢慢地,社區里傳開這樣一句話:“社區有劉安,大家都平安”。
以雷鋒為偶像的他成了社區的“活雷鋒”
劉安的管片兒里,老齡人口達到了70%以上,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殘疾人有二、三百戶。劉安的父母去世得早,他把自己的一番孝心全傾注在了這些孤苦老人身上。
社區居民郭阿姨孤身一人,因身患疾病,老人總是口渴。但水喝多了,全身又青紫浮腫。只能靠吃酸味的東西分泌唾液緩解癥狀。有一年冬天,老人說想吃青杏,劉安跑遍了各大超市,總算買了幾斤送到老人家。
80多歲的孤寡老人冷大媽因為自行車找不到了向劉安求助,劉安找遍了社區也沒見車的影子。怕老人著急,第二天,他自己掏錢給老人買了輛新車。因為這件事結緣,劉安只要有時間,就來看看老人,陪大媽買菜、遛彎,陪她看病買藥,精心照顧老人12年。冷大媽逢人便滿臉幸福地說,“我有兒子了!”
一天,老人將劉安叫到家里,從一個紅布袋子里掏出本房產證交給他。“我把房子給你,你跟我去辦個公證。”劉安趕忙把房產證裝回去,對老人說:“您這是干嗎呀,快收起來,以后不準再提了。再提,我就不認您這個媽!”老人拗不過,只好作罷。
過了半個月,冷大媽又提了一袋蘋果放到派出所,專門給劉安。劉安回來一看,袋里竟有5枚金戒指,趕緊給送了回去。這幾枚戒指是冷大媽的嫁妝,大媽鐵了心要把積蓄留給劉安,可劉安還是沒有收下。老人急了,“孩子,你什么都不要,我怎么報答你?”劉安說:“我就是您的兒子,有什么可報答的!”。
一天深夜,劉安帶著徒弟卞兆賓去送一位患病老人就醫,居民樓沒有電梯,年輕力壯的卞兆賓要去背,被劉安攔下了。他怕徒弟毛躁,把老人磕著碰著,硬是自己把老人背下了樓。看著師傅背著老人的背影,卞兆賓覺得,那就是現實中的雷鋒。
劉安的社區警務工作室墻上掛著一幅雷鋒的畫像,他曾說,雷鋒就是他的偶像。34年扎根社區,劉安也真的成了“活雷鋒”。這些年,劉安幫助了70余位轄區的孤寡老人,他們無兒無女,都把劉安當親兒子。劉安還無償資助18名孤困兒童、10名困難學生,孩子們叫他“警察爸爸”。30多年來,劉安累計向轄區貧困家庭捐資已經超過20余萬元。
最近人們才知道,劉安不僅在自己的社區學雷鋒,還一直默默地在社會上做公益,捐資助學、扶危濟困。疫情期間,他還與公益組織一起,聯系心理咨詢師為疫情嚴重地區的群眾提供免費心理咨詢。
居民們說,純粹的好人,就是劉安這樣。
轄區里的單位和居民們也被劉安的精神所鼓舞,2002年,社區學雷鋒志愿者團隊正式成立,轄區家電維修、煤氣站工作人員、理發師等各行業的人都加入了進來。換煤氣罐時,有人給扛了。水電出問題,有人上門修理了。老人行動不便無法出門,團隊的理發師就上門服務。有老人、殘疾人生病就醫出行不便,愛心車隊就主動接送,全程陪同。如今,隊伍已經發展壯大到百余人。
他放棄兩次晉升機會留在社區
“人總該為這個時代付出些什么。”這是劉安讓徒弟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基層公安工作繁重,大家沒聽劉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句累。
在基層工作34年,劉安帶出來的徒弟有的都被提拔為所領導了。而劉安還是個最普通的社區民警。其實,工作出色的劉安曾有兩次晉升的機會。社區干部和一些老居民聽說劉安要走,抹著眼淚挽留他。
劉安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了。他割舍不下社區和老街坊們,平凡又瑣碎的社區工作讓他找到了一種被人需要、被人信任,大事小情都能理順的成就感。同事們說,如果他活著,肯定會守著社區,一直干到退休。
時至今日,老街坊們仍然無法接受,那個如親人般陪伴了他們34年的社區民警,那個“做的好事就像星星一樣數不清”的好人劉安,就這樣走了……
80歲的社區居民黃大爺懵了。兩個月前,他還為繼子偷偷把他的房子出租氣得睡不著覺。是劉安跑了一個多月,把租賃合同改成了黃大爺的名字,租金也打到老人賬上。黃大爺誰也信不過,把房本交給劉安保存。幾天前,劉安的家人將房本送還黃大爺,老人再想不出,還能托付誰。“我最困難的時候都是他幫我,再也找不到這么好的人。”
空巢老人王大媽哭得老淚縱橫。疫情期間,大媽病了,家里沒人,保姆也走了,連口飯都吃不上。劉安聽說了,一連20多天給大媽送飯。就連自己病了一天,還想著托付別人給大媽準時送飯。“以后,沒有人能像他那樣關心我了,在我心里,沒人能替代他。”
34年,劉安以一顆火熱的心撲在社區警務工作上。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十大正義人物……他獲得殊榮無數,獎狀能貼滿一面墻,勛章掛滿警服。而更可貴的是,社區居民們永遠記住了他的名字——“我叫劉安,平安的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