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線上購買習慣在全球加速養成,而中國供應鏈體系的率先復蘇,也讓跨境電商被賦予了外貿重任。一夜之間,資本如潮水涌入跨境行業。
隨著2020跨境電商出口交易額預計超過10萬億,中國供應鏈的優勢在過去一年被不斷放大。Anker、SHEIN等一系列明星項目的出現,引發了資本對出口跨境電商、品牌出海的一波投資高潮,澳鵬網絡、全速在線、Vesta Sleep等眾多B2C出海企業在資本的加持下迅速崛起。
但最近"之前看出海的投資人,幾乎都在看跨境。”成了投資圈的熱門語錄。根據跨境業內人士的說法,跨境行業的第二輪風口已經來臨。相比第一階段的出海大戰,資本對物流、支付、SaaS等跨境服務商顯示出更大的興趣,融資金額更大、輪次更靠前。
隨著運營數字化、精細化,智能服務已經逐漸變成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引擎,數據信息正變成企業最關鍵的財產。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是資本流向的一貫規律。與其面臨單一品牌投不中的風險,投資專業化的服務商成了更穩妥的選擇,既能補充投品牌的能力,也能做跨界的賦能。僅2020年10月,就有四家跨境電商服務商接連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店匠Shoplazza獲得超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領星完成 7000 萬人民幣的 A 輪融資;連連數字獲得紅杉、博裕超10億元融資,累計完成融資近50億元。
而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復蘇,出國購物不便加上消費升級。跨境電商進口需求也越來越火爆。除了天貓國際、京東國際等直接面對C端消費者的電商巨頭,不少主營進口市場的跨境電商B2B企業正走入資本的視野。阿里巴巴1688、行云全球匯、海豚供應鏈等發展迅速,備受資本關注。最近,成立僅數月的香港跨境供應鏈服務企業——香港金米技術也傳來即將A輪融資的消息。海淘的逐漸陽光化,讓中小海淘商家對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的需求也愈發強烈,這一領域的服務商也成為備受投資圈關注的又一細分賽道。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不久前預判:“跨境電商的潛力還沒被完全釋放,到2035年35%的外貿額有望通過跨境電商來完成。”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才剛剛起步,投資風口從2C轉向2B,這第二波風口,且看誰能起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