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8日電 (薛宇飛)“2020年中國進出口表現不錯,與之前的基數較低、中國復工復產不間斷等有關,2021年的進出口形勢會比去年好。”3月18日,在由中新經緯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天眼查舉辦的第七屆財經中國V論壇上,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預測。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中新經緯 攝
“復工復產有序不間斷,讓企業承接出口新訂單的能力不斷上升,抓住了國際市場新機遇。另一方面,增速比較高,也與之前的基數比較低有直接關系。不過,扣除基數影響,還是達到了一個正增長區間。”趙萍認為,去年外貿形勢向好,與穩外貿、穩外資等“六穩”政策以及企業抓住機遇進行轉型都是有關的。
對于2021年的外貿形勢,趙萍預測,雖然今年的國際環境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進出口形勢會要比去年好,市場也在持續恢復中。另外,中國的相關支持政策不會迅速退出,政策會保持穩定性、連續性與可持續性,有利于外貿行業恢復到正常增長的軌道。
論壇上,趙萍還對“十四五”期間企業如何創新提出建議。她認為,企業創新有三個渠道:一是建設共性技術平臺。共性技術平臺包括兩大類:一種是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建設這些平臺的目的是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另一種是新型共性平臺,主要是為了解決跨行業、跨地區的共性技術難題。二是組建研究院。已經改制的科研院所可以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共同組建行業研究院。圍繞一些產業集群,還可以與相關的企業合作,共同打造技術研究院。三是開展融通創新,圍繞產業鏈條上下游,讓大中小企業合作起來,共同開展創新。
對于企業創新的重點在哪些領域?趙萍稱,那就是實體經濟,“‘十四五’規劃提出,制造業的比重基本保持不變,這說明未來創新的重點在實體經濟,更在制造業。”
財經中國V論壇是中國新聞社旗下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舉辦的系列活動,此前已成功舉辦了六屆。第七屆財經中國V論壇圍繞“‘十四五’:未來的企業”這一主題展開,吸引了數十位學界、企業界人士參會,共同探討未來企業發展新機遇。本屆論壇期間,還舉行了“未來的企業”系列報道和圖書出版項目的啟動儀式,該項目由中新經緯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共同發起。(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