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和印度的研究生新生入學率分別下降了37%和66%,而這兩個國家是美國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
在新冠疫情發生一年后,許多美國高中生對未來的期望發生了巨大變化,上四年制的大學似乎不再成為他們最終的追求。
今年,18歲的諾伊哈斯(Jason Neuharth)直到臨近高中畢業才確定要去家鄉明尼蘇達州的一所技術學院上學。“我從小家里就不是很富裕,這已經成了讓我恐懼的一個東西,”他說,“我沒有辦法支付大學學費。”
在美國,除了授予畢業生學士學位的四年制大學外,一些高中生會在升學時選擇兩年制的社區學院和技術學院,這兩種機構主要旨在提供低層次高等教育,為當地培訓具備一定技術的勞動者。技術學院最快甚至可以在一年內完成。
根據旨在幫助學生借款的非營利組織ECMC集團的數據,在過去8個月里,美國高中應屆生就讀四年制大學的可能性從71%下降到53%,下跌近20個百分點。相反,高中生更加重視職業培訓和大學畢業后的就業。超過半數的人表示,他們只需上三年或更短的大學就能取得職業上的成功,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四年制學位是通往好工作的唯一途徑。
學費難以承擔
ECMC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威頓表示,早在疫情之前,許多美國中產家庭就開始質疑上四年制大學的投資回報率。
根據跟蹤大學定價和學生援助趨勢的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的數據,2020~2021學年,四年制私立大學的學費和費用加上食宿費用平均為50770美元(約合33萬人民幣);而在四年制的州內公立大學,一年的費用為22180美元(約合14.5萬元人民幣)。
家住加利福尼亞州的吉米(Kimmy)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選擇就讀社區大學,花費則會更少。“在社區大學讀兩年,如果你在家里的話,花費將不到3萬美元。在州立大學讀四年,加上宿舍和吃飯,你需要花費9萬多美元。”
吉米說:“大學體驗并不便宜,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的。而且許多學生也討厭每月支付學生債務的月供。”
近幾十年來,大學費用的大幅上漲超過了通貨膨脹率和家庭收入的增加。
根據《普林斯頓評論》今年對美國超過1.4萬名大學申請者和學生父母的調查,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急劇放緩后,大多數學生和家長都表示,負擔大學費用的能力和處理學費帶來的債務負擔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高達98%的家庭表示需要經濟援助來支付大學費用,82%的家庭表示“極其”或“非常需要”。
吉米算了一筆賬:“假設一個家庭要送三個孩子上大學,父母從‘家長貸款’(Parent Plus Loans)項目中貸款的總額是45萬美元(下同),45萬的十年攤還款每年為6萬元左右,20年以上每年3.8萬元左右。即使最終有聯邦收入驅動還款(IDR)計劃的幫助,這也是很貴的。”
《普林斯頓評論》調查還顯示,大多數高中生表示正在申請學費較低的大學。另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選擇申請離家較近的大學。在疫情期間,大多數學校展開的線上虛擬教育,讓學生們無法理解高昂學費的合理性。
喬治·華盛頓大學是少數幾個為遠程學習的學生提供學費減免的學校之一。即便如此,當學校宣布秋季學期校園將繼續關閉后,10%的新生決定不入學。
根據美國全國學生信息交流研究中心的數據,與2019屆高中應屆生相比,2020屆學生在去年秋季高中畢業后立即上大學的人數減少了近22%。整體的大學立即入學率從35.3%下降到27.7%,這是2018~2019年之間降幅的10倍。
招生差距兩極分化嚴重
整個高中時期,家住得克薩斯州的威廉姆斯(Brian Williams)都有著上大學的計劃。但隨著疫情的持續,他開始質疑并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
“我對上網課很不擅長。”威廉姆斯說,從高中最后幾周的上學體驗來說,在休斯敦社區大學第一個學期上網課讓他感覺難以忍受。況且,對他來說,支付大學學費本來就很困難。“我們沒有錢,”威廉姆斯說,“我并不想負債,并在余生中都要努力支付這筆費用。”目前,他在一家餐廳打工攢錢。
威廉姆斯是今年決定推遲接受高等教育的數十萬名學生中的一員。全國學生信息交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夏皮羅稱,根據初步數據,新冠疫情沒有影響高中畢業的情況,但卻明顯嚴重打擊了高中畢業生的直接大學入學率。“那些來自高貧困、低收入和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高中畢業生受到的打擊最大。因為疫情,招生中的差距似乎在擴大。”他說。
據報道,通常會選擇社區大學的有色人種以及低收入背景的學生在今年可能會直接放棄升學。在2020年秋季,公立兩年制社區大學的首次入學率下降了18.9%。根據美國全國學生信息交流研究中心的數據,黑人、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學生的首次入學率下降了28%至29%。
但與此同時,那些最好的大學接收到的申請量卻在增加。哈佛大學收到了超過5.7萬份明年秋季入學的新生申請,比前一年增加了42%。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因為被大量申請信淹沒,推遲了宣布錄取決定的日期。紐約大學的申請量突破了10萬份,比去年增長了17%。
留學市場也在萎縮
美國研究生院理事會(CGS)在今年2月公布的調查發現,從2019年秋季到2020年秋季,國際研究生新生的入學率下降了39%,推遲入學的比例大幅增高。在所有向國際學生發出的碩士錄取通知中,12%的學生推遲入學,17%的學生放棄入學。在向國際學生發出的博士錄取通知中,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0%和33%。來自中國和印度的研究生新生入學率分別下降了37%和66%,而這兩個國家是美國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
研究人員分析稱,課程搬到了網上進行,教學體驗降低,而在經濟較為低迷的時期,相對的學費成本卻在增加,因此人們從上大學中感知到的好處和價值下降。
原本會于2020年秋季進入杜克大學就讀環境管理碩士的肖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已經選擇推遲一年入學。她介紹稱,杜克大學在這一學年決定采用混合式的授課方式,人數多的課程在線上進行,人數少的課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考慮線下。“但據我了解,杜克校園內很多設施都沒開,我們懷疑即使說的‘混合式’最終也都是線上,”肖娜稱,“我身邊去美國的同學基本都延遲入學了,少部分無法延遲的就只能在中國上網課。”
對于高校來說,招生人數減少意味著學費減少和收入下降。現在,高校已經開始勒緊褲腰帶,全美各地的院校紛紛宣布放假和裁員,或是取消了體育項目、專業,甚至整個部門。
根據美國大學和學院理事會協會公共高等教育顧問弗里加(Paul Friga)的分析,美國高校將因新冠大流行而損失1830億美元。在美國總統拜登剛簽署不久的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中,將撥出400億美元提供給全美的高校作為援助。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