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黨的十八大以來,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東北振興“1+N+X”系列的政策體系,推出了諸多政策舉措和工作方案,專家表示,放眼長遠,現在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
“兩會”后的首次調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來到東北三省之一的遼寧省,并分別主持召開省直有關部門和有關地市負責人座談會、經濟和科技專家座談會以及企業家座談會,深入了解遼寧振興發展情況和面臨的問題,廣泛聽取各方面關于推動遼寧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意見建議。
圖/視覺中國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東北振興“1+N+X”系列的政策體系,推出了諸多政策舉措和工作方案,推動東北振興取得了新的進展。
“放眼長遠,現在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遼寧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天維認為,“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言之有物,國家在東北地區對鐵路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充分體現了對東北新一輪振興的重視。
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建立東北振興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的通知》,經國務院同意,在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下,建立東北振興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成員包括央行、銀保監會等近20個部門。
“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發揮這個機制的作用,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研究制定東北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通過這個實施方案,謀劃下一步東北振興的主要思路、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重大政策,要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3月8日,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在此次調研中,劉鶴提出遼寧經濟振興“八要”藥方:要解放思想,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瞄準“卡脖子”問題,要標本兼治、遠近結合,要依托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要加強科技組織平臺建設,要完善激勵機制,要勇于擔當作為。
解放思想、改善營商環境
2020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GDP增速分別為0.6%、2.4%、1.0%,其中僅吉林增速略高于全國0.1個百分點,而遼寧增速最低。
劉鶴指出,遼寧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對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在發展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
日前,遼寧省政府召開“兩會”后的首次省政府黨組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全力以赴貫徹落實好全國兩會精神,著力提升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戰略要求轉化為具體項目的能力,提升利用外部資源和社會資本發展壯大遼寧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會議還具體提出了八方面的思路,包括:推動振興發展加快向效率變革和創新驅動轉變;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推動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
“營商環境是東北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硬傷,也是最為人詬病的痛點,東北要想取得突破性發展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持之以恒抓好營商環境的改善!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國民經濟學博士研究生聶洋認為。
在調研中,劉鶴也提出,遼寧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調動各方面發展積極性,探索發展的新路子;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保護產權,維護信用,扎實辦事,引導預期向積極方向轉變等。
圖/新華社
尋找定位、提升發展能級
值得注意的是,劉鶴在調研中還指出,遼寧區位優勢明顯,處于經濟發展的黃金緯度帶,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資源、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潛力較大,實現振興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遼寧日報》發布《21位住遼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推進遼寧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文章顯示,遼寧是環渤海地區重要省份和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前沿,推進遼寧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推動京津冀和東北地區發展特別是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在遼寧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長劉寧提出兩條建議:一是支持遼寧并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二是支持遼寧提升碳匯能力,發展清潔產業。
“支持遼寧西北地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包括將葫蘆島市納入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示范區,將朝陽、阜新、葫蘆島三市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群!比珖舜蟠、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軼具體建議。
而對于東北地區如何在全國區域布局中尋求自身發展定位,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丁曉燕認為,可以加強東北地區的協同發展,整體提升東北三省的發展能級;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合作,全力抓好戰略對接等。
劉鶴在調研中還提出,遼寧要瞄準“卡脖子”問題,認真研究最佳解決路徑,突出重點,創新思路,先易后難,積小勝為大勝。要標本兼治、遠近結合,有效防范化解風險隱患。要依托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調整經濟結構。要加強科技組織平臺建設,整合科研資源和力量,形成拳頭,提高創新效率。要完善激勵機制,留住和用好人才,提升創新發展能力。要勇于擔當作為,改進工作作風,打好高質量發展的翻身仗,努力實現遼寧經濟振興。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