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作者|橙子? 編輯|橙子?
應對侵權,企業必須拿起知識產權作為利刃出擊!
一年一度的“315”又到了,據此前報道近期被約談或點名的企業涉及知名車企、二手車平臺、網約車平臺、服裝品牌、健身公司、教育機構等。
其中,車企投訴量居高不下,豪車首當其沖;二手車、網約車平臺侵犯隱私,“大數據殺熟”現象頻發。部分知名服裝品牌涉嫌虛假宣傳,質量不達標;健身公司、教育機構出現預付式騙局。此外,直播帶貨也是消費維權的一大重點。
在歷年315曝光的消費者投訴問題中,假冒商標產品長期存在,『知產行業觀察』統計了2020年部分典型假冒商標案件,發現相關產品涉及各行各業,且涉案金額驚人。
據此前上海發布的知識產權白皮書,各類知識產權犯罪中商標侵權類犯罪占比是最高的,且案件數量近幾年呈增長趨勢。究其根源,假冒商標犯罪門檻低、成本低、獲利大。
從我們統計的假冒商標案件也可明顯個看出,假冒商標的侵權對象往往是國內或國際馳名商標。我國消費升級、品牌升級大環境影響下,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增強,國內電商平臺近幾年不斷開發三線以下市場,這讓國內對“牌子貨”相關產品需求大大增加。生產假冒商標產品迎合了市場需求,而傷害的則是正牌廠商和消費者。
從我們上表的統計中可發現,假冒商標產品有明顯線上化發展趨勢。
銷售渠道角度,從傳統電商滲入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及直播電商平臺。一些網紅主播背后有團隊支撐,團隊聯系假冒產品供貨商,主播在直播時堂而皇之地“賣正品”;
快手、抖音等則有另外的模式,通過短視頻、直播等介紹自己的自制產品,想購買的用戶通過備注加微信。雖然是自制產品,但都可用“阿瑪尼”、“迪奧”、“紀梵希”等國際一線大牌的包裝,貼上標簽及二維碼,和正品幾乎完全一樣。
假冒商標產品也滲透到海外代購渠道,代購人高價賣出的“海外”大牌箱包、服飾等,實為國內專業假冒商標廠商生產。
此前,有微博大V便曝光了代購賣假貨的現象。
央視也曾關注代購賣假貨事件,白巖松做了相關專題報道。
假冒商標產品背后已形成產業化利益鏈條,利用豐富便捷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很容易形成規模化生產——銷售一體化“造假產業鏈”。這也是統計中涉案金額動輒千萬、過億的重要原因。
面對假冒商標犯罪,各地的監管、執行部門針對假冒偽劣產品的犯罪打擊行動一直在進行,消費者買到假貨時,也可通過多種渠道投訴維權。
此外,假冒商標犯罪產業鏈化運作的形勢下,企業更加需要加強各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
不管任何行業、任何產品的企業主,首先要注冊主品牌商標,且注意圍繞主品牌進行防御性注冊,構建品牌商標護城河;主品牌之外,注意爆款產品系列名稱、產品名稱、及相關衍生熱詞的商標注冊,這均是企業產品所衍生的的品牌價值,有價值就要保護。
其次,因假冒商標產品所模仿的不僅是產品圖形、文字商標,還涉及模仿產品包裝、產品外觀設計等。這就要求企業對自己產品相關原創設計、技術等積極、及時注冊專利,以防侵權行為發生時無法維權。
最后,企業也應該積極主動出擊打假,發現侵權行為后積極委托知識產權機構協助維權,將假冒商標產品對自己銷售渠道、產品負面等沖擊降至最低。同時注意利用防偽技術對正品做好區分,并積極對自身防偽技術進行相關宣傳。
15份315專題行業報告+百份大消費、新能源汽車、在線教育等行業聚焦報告,免費送了!
掃碼關注公號,菜單欄回復數字“1”即可免費領取!
推推薦閱讀
針注冊耗子尾汁、我裂開了的“馬保國們”,火不了太久..
衛龍食品要上市!從“垃圾食品”到年入50億成為超級品牌的底層邏輯!
南極人雙11銷量榜首被僅有14個專利的Ubras搶走,授權經營模式走到頭了?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知產行業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