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負責人楊宇燕在會上介紹,工信部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目前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80個,各種類型的工業APP的數量超過35萬個,有力支撐了產業提質降本增效。
政策大力推動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對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不是官方第一次表態,事實上,推動工業互聯網建已經連續四年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以來,國務院各部委均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明確工業互聯網頂層設計、行動指南,指導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方向,引領工業互聯網發展走深走實。
2018年初,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 年)》,如同吹響“集結號”,工業互聯網迅速成為創新市場的“網紅賽道”。之后,“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了制造強國的主基調。
在2020年3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指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拓展融合創新應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壯大創新發展動能、加快完善產業生態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6方面20條舉措,為我國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2021年1月13日,工信部印發新一輪《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5G、AI、大數據等創新技術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認可和重視。
從國家層面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及實現情況來看,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從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方面來看,截止2020年1月15日,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總量突破20億,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目標。
從標準研制及試驗驗證工程方面來看,截止2020年11月初,已發布工業互聯網相關標準117項,國標46項。
市場規模爆發式擴張
根據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分別為1.42萬億元、2.13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分別為55.7%、47.3%。預計2020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約為3.1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約為47.9%。
根據信通院的數據顯示,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保持穩步增長,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測算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分別為4386億元、53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1%和22.2%。
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6520億元,同比增長21.6%。2017-2020年期間,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增長超過93%,年復合增長率達24.6%。
在工業互聯網熱潮中,除了有GE、西門子、PTC、SAP等國際巨頭盤踞其中,還有百度智能云、徐工集團等本土企業聞風而動,持續的帶動著更多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總體來看,工業互聯網平臺參與企業大致分為五類:
從軟件企業來看,主要代表企業有用友、東方電信等,以Saas服務轉型為戰略目標。
在制造業企業中,以三一重工(600031,股吧)、海爾等企業為代表,其優勢是熟悉生產制造流程但云計算技術較為薄弱;
在互聯網企業,以BAT為代表,雖然云技術領先但是缺乏專業和全面的工業知識;
在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方面,華為和寶信軟件(600845,股吧)等帶領行業可以制造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平臺、應用服務等整體信息化服務,但云計算技術在追趕階段;
此外,初創企業以昆侖數據、樹根互聯等代表企業為主,其領域專注度高,創始團隊通常來自頭部信息科技和工業企業,但資金實力較弱。
全球將保持高增長態勢
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可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60-80年代,實現了網絡的發明以及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互聯;
第二階段是在90年代,實現了工業網絡協議以及操作系統的發布,以及物聯網的提出并且工業設備逐漸聯網;
第三階段是在2000年初,云計算以及通信獨立架構協議的形成,并且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逐步形成;
第四階段是2010年到至今,工業互聯網雛形的形成和發展。
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近8500億美元
美國、歐洲、亞太地區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點區域。其中美國集團優勢顯著,GE、微軟、羅克韋爾、亞馬遜等巨頭積極布局,加之各類初創企業著力前沿創新,有望助力美國保持行業主導地位。而歐洲工業巨頭如西門子、博世、ABB、SAP等憑借自身在制造業的基礎優勢亦進展迅速。
根據CCID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為8059.1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5.51%。初步估算2019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約為8465.6億美元。
預計到2022年預計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到2025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2萬億美元左右。2020-2025年年均復合增速保持6.00%,平穩增長。
為研判全球工業互聯網創新動態及發展態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聯合東北大學共同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探索,基于研究成果,2020-2021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十大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
這十項技術分別是:基于容器編排引擎的云原生技術、工業系統低代碼開發技術、面向工業領域的超密集異構技術、“5G+MEC”智聯技術、工業互聯網端邊融合技術、實時數據倉庫構建技術、基于先進物理層的工業以太網技術、AI驅動的工業互聯網入侵檢測技術、區塊鏈標識數據管理技術、基于深度學習的工業系統智能應用技術。
結語
新技術帶來新模式,新模式帶動新增長極。工業互聯網一頭連著傳統工業,一頭連著新技術,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支撐。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信息技術與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各國紛紛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投入布局,都期望通過技術革命減少對人的依賴,更好發揮人的價值,實現各自國家向高質量、高效率、綠色高端方向發展。故未來全球工業互聯網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深度圍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