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藍思科技(300433,股吧)公告,控股子公司湘潭藍思擬以自有資金或借款的方式投資建設“智能終端設備智造一期”項目,初步預計實現年加工組裝智能終端產品10,000萬臺。2021年3月18日,藍思科技湘潭園區正式開園投產,藍思整機組裝新篇章全面開啟。
長期以來,藍思科技持續推進垂直整合戰略,積極發掘行業發展機會,在上市六周年的當天宣布新園區投產,正是藍思科技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自我砥礪實現長遠發展的有力佐證。
以結構件和功能件為核心的多品矩陣助力跨周期快速發展
一直以來,藍思科技抓住行業發展先機,持續優化業務結構。目前,公司不斷豐富在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式設備、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一體式電腦、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家電等領域的產品競爭力。產品多元化以及單機價值量的提升持續提高了公司在下游客戶的市場份額,為公司打開巨大的業績增長空間。
2020年,藍思科技完成了對泰州可勝科技和可利科技的收購,成功切入金屬機殼市場,垂直整合取得重要進展。除此之外,公司搶抓下游行業高速發展的發展機遇,順利完成150億定增,加碼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業務產能。湘潭整機組裝業務的如期落地,則為公司平臺型業務湊齊了最后一塊拼圖,憑借在玻璃、陶瓷、藍寶石等外觀件產品生產制備方面深厚的技術工藝儲備和經驗積累,疊加在模組、模切、聲學、PCBA 等應用領域的逐步成長,公司“零部件+組裝”一站式服務平臺已初步成型。
資產結構構筑長期競爭壁壘
截至2020年9月30日,藍思科技固定資產達到262.69億元,2015-2019年藍思科技固定資產年復合增長率達20.5%。藍思科技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長期穩定在50%左右,偏重的資產結構一方面是所處行業屬性決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公司在各項業務較強的訂單承接能力。
藍思科技的重資產模式形成了牢固的競爭壁壘,使得競爭對手難以在各細分領域趕超公司。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下游客戶訂單的持續增加,也將公司潛在的產能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營業績和充裕的現金流。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藍思科技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69.84億元,同比增長2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23億元,同比增長99.43%。
管理持續優化擴大公司盈利能力
在業績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藍思科技大力提升管理效能,擴大公司競爭優勢。近年來公司在各項費用開支方面的管控取得了明顯進展。2016年,公司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合計占比為17.80%,2020年前三季度該占比已經降至7.44%。同時,藍思科技等前十大材料的自制比例持續提高,相比外購成本大幅節約。隨著公司各類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公司生產的規模效應不斷顯現。而生產輔料、輔助工具及耗材成本的下降,公司的生產成本優勢更為明顯。從經營杠桿角度來看,規模效應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公司內部效率的提升也增強了公司的抗周期能力。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藍思科技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持續提高,生產與財務成本不斷優化。自2019年下半以來,公司在生產、經營、資本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持續提高,不但搭建了完整的內部生產配套體系,實現了前十大物料的內部生產(自行制造),大幅降低了生產輔料、輔助工具及耗材的成本。在資本運作、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也在持續提高,展現了較高的管理與運作水平,多重競爭優勢加持,因而能夠維系連續六個季度的持續高速、良性成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