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沙縣在哪里,但你一定見過或吃過沙縣小吃。
如果評選中國最受歡迎的國民小吃,“沙縣小吃”肯定榜上有名,它是很多城市的煙火氣;疖囌具叀⒕用駞^里、公司樓下……哪里最“接地氣”,哪里就有沙縣小吃。
據央視新聞,3月23日,正在福建三明考察調研的習近平來到沙縣夏茂鎮俞邦村,同鄉親們親切交談,實地了解沙縣小吃發展現狀和前景。
圖片來源:新華視點
習近平說:“民以食為天,沙縣小吃非常受歡迎。我這次來也是看一看沙縣小吃目前的現狀和前景怎么樣,沙縣小吃在現有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還要探索,還要完善,還要辦得更好,F在的城市化、鄉村振興都需要你們,這就叫做應運而生,相向而行,我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繼續引領風騷!”
習近平多次關心沙縣小吃
密布全國的門店,讓你和沙縣小吃相逢就在轉角處。如果你來自北方,喜歡面食,可以點上一籠熱氣騰騰的柳葉蒸餃;如果來自南方,一盅滋補營養的瓦罐燉湯,會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想嘗嘗福建本地的風味,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沙縣扁肉,皮薄餡大、晶瑩剔透,再配上放有花生醬的飄香拌面,干稀搭配,好吃不貴。
蒸餃、扁肉、拌面、燉罐,被稱為沙縣小吃的“四大金剛”。大江南北,只要走進街頭巷尾的“沙縣小吃”,都能品嘗到這些兼容南北風味的平民美食。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據沙縣小吃辦統計,目前,沙縣小吃已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連鎖標準店3103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是真真正正的“國民小吃”。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為什么來自山區的沙縣小吃能走遍天下?答案不僅僅是好吃這么簡單。
夏茂鎮是沙縣小吃的發源地,上世紀90年代初,上千人浩浩蕩蕩到外地做小吃謀生。恰逢中國興起了“下!焙汀按蚬ぁ崩顺,城市流動人口暴漲,衍生出吃飯、住宿和出行的需求!耙辉M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的平價原則抓住城市低消費群體,俘獲了無數食客。沙縣小吃迅速“火”了起來。
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時,習近平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富民產業。1999年3月,習近平在沙縣考察時指出,沙縣小吃業的成功之處在于定位準確,填補了低消費的空白,薄利多銷,闖出一條路子,現在應當認真進行總結,加強研究和培訓,深入挖掘小吃業的拓展空間。
2000年8月,習近平再赴沙縣,在夏茂鎮座談時強調,要找準今后經濟發展的支撐點,特別是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小吃是大產業,亦是大民生。20多年來,當地牢記囑托,堅持把沙縣小吃當做大產業來做,把小吃當做富民強縣的重要工作來抓。
小吃筑就大產業
為了發展小吃業,沙縣下了大力氣。當地曾有全國唯一以政府名義成立的“小吃辦”,縣領導親自掛帥,同時大膽鼓勵鄉鎮干部停薪留職帶頭經營小吃。
沙縣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小吃產業發展專題會議,將小吃定位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成立沙縣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小吃辦”,組建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建設沙縣小吃一條街,注冊沙縣小吃商標……再到籌辦每年一次的沙縣小吃文化節。小吃,從自發創業的個體經營,變成政府引導的支柱產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沙縣縣委、縣政府提出“統一商標、統一技藝、統一形象”的會員制發展思路:先后出臺40多份文件,通過給予資金信貸、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群眾創業、創建知名品牌等政策扶持,促進小吃產業快速發展;成立沙縣小吃培訓中心,免費為小吃業主提供經營管理和制作技藝培訓,提升小吃從業人員技藝水平;針對缺乏經營經驗的小吃業者,給予創業前的開店指導;與縣市場監管部門配合,抓好原輔材料市場監管,確保源頭產品質量。
2008年,沙縣小吃集團正式成立,開始實行總公司、子公司、終端店“三位一體”管理模式,編制《沙縣小吃集團餐飲連鎖經營管理手冊》,涵蓋了公司組織架構、門店服務規范等管理標準體系。“標準”的沙縣小吃來了!
目前,沙縣27.2萬人中,有6萬多人在外經營小吃,并且輻射帶動30萬人創業致富,沙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長到2019年的20528元,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優秀技藝傳承還推動了當地節會經濟、文旅經濟發展。沙縣建起了國家4A級景區“沙縣小吃旅游文化城”和沙縣小吃文化科技館、民俗館等,每年吸引超500萬人次前來觀光旅游,2019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4.48億元。
標準化,讓小吃轉型升級
開沙縣小吃賺錢不難,但“夫妻店”的經營模式在不斷發展的市場中卻越來越不易。
如何讓沙縣小吃持續做出大成績?
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總結出小吃制作和經營經驗,將全國成千上萬小吃業主的后廚變成了“中央廚房”的生產模式。
2016年,沙縣小吃開始實行標準化生產,將現代食品加工工藝與傳統小吃制作工藝有機結合!爸醒霃N房”批量生產前請沙縣小吃業主代表品嘗,既保證了獨特風味,又確保了食品標準化、安全化,小吃業主的經營成本不斷降低。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福建省沙縣小吃產業園,是沙縣小吃的“中央廚房”。每天,12噸蒸餃在自動化生產線上誕生,每個蒸餃統一兩面14個褶,重量14.5克,正負不超過0.2克。扁肉依靠機器自動捶打,拌面也用上了自動撈面機。每天40噸各類半成品從中央廚房出發,通過冷鏈物流發往各地。大數據分析成千上萬加盟店的經營情況,從生產線到餐桌,食品安全可全過程監控。
如今,不少沙縣人返鄉創業,做起了小吃的配套產業。沙縣的中藥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種養基地有6萬畝,帶動2萬農戶就業。
在很多外地門店,扁肉、拌面、蒸餃、燉罐是最常見的品種,而在沙縣當地,小吃品種高達110種,很多在外地都是吃不到的。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那么問題來了,“我吃的是假沙縣小吃嗎?”“為什么這么多品種我都沒吃過?”
因為食材的地域限制、運輸條件的原因,很多小吃沒有辦法制成半成品運往外地,所以只能在沙縣當地才能吃到。
編輯|盧祥勇 杜恒峰 肖勇
校對|程鵬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