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成都樓市新政(剛剛,成都再次出手。@幾天關注度頗高,亮點也很多。
比如,法拍房、“網紅樓盤”都迎來新的交易限制;二手房方面則學習深圳,將設置成交參考價機制。
同時,首付款比例也出現調整:
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無住房且無住房貸款記錄的(含商業性住房貸款和公積金住房貸款,下同),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
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無住房但有已結清住房貸款記錄的,或名下在本市擁有1套住房但無住房貸款記錄的,或名下在本市擁有1套住房但住房貸款已結清的,購買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為4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為50%。
上述幾條主要是與購房者直接相關的。
還有一些則是直接與房企有關的。
比如,“兩集中”政策正式“官宣”——中心城區商品住宅用地嚴格實行集中公告、集中出讓。
此外,還有一個大招——加強土地競買主體資格審查,超出房地產開發企業“三道紅線”、存在重大失信行為的競買人,不得參與我市土地競拍。
新政對購房者的影響,相關政策的解讀已經很多。
今天,西部菌想談的是,它對房企的影響會有多大,到底哪些房企今年在成都拿地可能將面臨困難。
01
哪些房企在重倉成都?
在談新政的影響之前,先回顧下,過去一年到底都哪些房企在重倉成都。
根據中指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成都房地產企業拿地金額前十強分別是:
成都軌道交通、興城人居、建發房產、保利、萬科、龍湖、禹洲、藍光、花樣年、德商。
其中,成都軌交和興城為地方平臺型公司,也是僅有的兩個拿地超過50億元的企業。排除這兩個特例,建發、保利、萬科、龍湖、禹洲的拿地金額也都在40億元以上。
其中,作為閩系房企的建發可以說是去年成都拿地企業中的最大“黑馬”,也是真正意義上拿地金額最高的外來房企。且其46.82億元的拿地金額就是一個地塊的價格。
本土房企拿地金額最高的還是算藍光,為36.99億。值得注意的是,其拿地面積僅次于成都軌交。從這點看,目前積極開拓第二總部的藍光,其主場優勢仍在。
花樣年排名第九。緊跟其后的是本土房企德商,拿地金額也在30億之上。
所以,前十強中,拋開成都軌交和興城人居,真正意義上的本土房企,只有藍光和德商。
11-20名,包括華僑城、隆基泰和、招商、成都高投、榮盛、德信、奧園、旭輝、中海、新希望等。除了平臺型企業成都高投,本土房企還有新希望。
拿地面積T20的名單與拿地金額T20有一定出入。除了地方平臺型企業,僅有藍光和禹洲的拿地面積在100萬平方米以上。
未進入拿地金額前20的領地、雅居樂、綠地、五礦、深圳控股,進入了拿地面積前20強。
對比中指研究院統計的2020中國房企銷售額TOP100強榜單,碧桂園、恒大、融創、世茂、華潤、綠城、新城控股(601155,股吧)、金地、金茂、金科、中南、陽光城(000671,股吧)、正榮等全國T20房企,2020年在成都拿地的活躍度都不算高。
02
關于拿地新規的三點疑問
根據最新的規定,今年成都全市住宅用地供應總量將增長20%以上,這對房企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
但有“三道紅線”的要求在,部分房企很可能無緣分一杯羹。
三道紅線的具體指標為:
房企扣除預收款以后的凈資產負債率高于70%;
凈負債率大于100%;
現金短債比例小于1倍。
不過,對于超出房地產開發企業“三道紅線”、存在重大失信行為的競買人,不得參與土地競拍這一新規,西部菌還有幾個疑問。
一是,踩踏“三道紅線”的房企不得參與土拍,到底是指“三道紅線”全中,還是踩踏任一條紅線的房企都將被剝奪土地競買主體資格?
二是,“三道紅線”與“存在重大失信行為”,到底是同時要求,還是其中之一不符就不行?
三,非上市房企的財務數據相對不透明,踩踏紅線與否到底地該如何界定?
當然,這些疑問相信后續相關部門會有更具體的實施細則進行解答。
03
哪些房企將在成都“出局”?
到底有哪些企業有可能被成都的新政排除在拿地資格之外?
依據踩線情況,房企被分為“紅、橙、黃、綠”四檔:
三項指標全部踩線,即處于紅色檔,有息負債不得增加;
兩項指標踩線,即處于橙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
一項指標踩線,即處于黃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0%;
全部指標都在紅線內,即處于綠色檔,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5%。
來自新華財經和面包財經的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87家樣本房企中共有32家全部滿足“三道紅線”監管指標,占比約36.78%。
此外,20家房企滿足兩道紅線要求、17家滿足一道紅線要求、18家全部踩線。
來源:讀財報
紅檔中,綠地、華夏幸福(600340,股吧)、嘉禾、華遠、格力、云南城投(600239,股吧)、財信等房企均在列。它們今年在成都拿地所面臨的壓力無疑更大。
橙檔中的陽光城、中南建設(000961,股吧)、金科、藍光、迪馬等則次之。
而保利、招商、金地、華僑城、世茂、萬科、新城控股、榮盛、大悅城(000031,股吧)等處于綠、黃兩檔的房企,則面臨的壓力相對較小。
當然,上述只是去年三季度的數據,目前的狀況應該會有所出入。
比如,曾經三道紅線全踩的融創,根據最新的業績報告,已經位列相對安全的黃檔之內。
金科此前也宣布,截至2020年底,三道紅線指標已全面達標,從 2019 年的橙檔回歸2020年的綠檔。
藍光在向碧桂園轉讓藍光嘉寶服務64.6203%的股份后,財務狀況或也有所改善。
對比2020年成都土拍市場的活躍者,部分房企在新政之下,或許短期內的動作可能要稍稍降溫。
如去年在成都市場堪稱黑馬,并成功進入千億房企“俱樂部”的建發地產,就已觸及兩道紅線。
最終到底哪些房企將因為成都最新的調控政策而在拿地市場上“出局”,還需要觀察。
但整體來看,成都新政對大房企的限制其實相對有限,主要壓力可能還是集中在中小房企身上。
畢竟,在優化財務數據上,大房企的“騰挪”之術更多,回旋的空間更大。前期一些房企的調整動作,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新政之下,成都土拍市場到底會經歷怎樣的洗牌,我們一起見證。
MORE
往期精選
本賬號系
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商務合作、轉載開白聯系:
微信:hbdx1990xz(備注身份優先通過)
未經授權請勿擅自復制、轉載
區域丨地產丨財經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西部城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