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市場將逐步走向融合,跨鏈、治理、通用化、聯盟將是發展的關鍵詞。
在政策導向和應用場景驅動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尤其在國內的想象空間正在被打開。
近日,調研機構IDC發布《2021年V1全球區塊鏈支出指南》指出,預計2024年全球區塊鏈市場將達到189.5億美元,五年預測期內(2020-2024)實現約48.0%的復合增長率。
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區塊鏈這類數字化技術落地的間接推進,IDC預測,中國區塊鏈市場規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25億美元,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54.6%,增速位列全球第一,且作為單體國家的市場規模有望在五年預測期內保持全球第二。
從中國市場來說,政策層面的驅動在一定意義上推動了垂直市場對于區塊鏈技術的積極擁抱。
2019年,官方將區塊鏈定義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2020年發改委將區塊鏈納入新基建范疇;最新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則是把區塊鏈劃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這些都是推動區塊鏈技術從項目試點走向商業推廣階段的重要催化劑。
目前,區塊鏈技術在中國仍處于發展初期。IDC以技術架構為基準,將區塊鏈支出劃分為硬件、軟件以及服務三層。
該機構認為,在當前的國內市場,區塊鏈主要通過項目交付的形式落地,支出因此大量流向服務市場。而區塊鏈平臺(BASS)的穩步發展帶動了圍繞軟件產生的相關支出,軟件支出規模有望實現58.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IDC預測,服務和軟件支出仍將在中國區塊鏈市場中扮演主導角色,而中國市場未來五年軟件和硬件市場比重將有所提升。
具體到應用場景,該機構認為區塊鏈技術將被廣泛應用于諸如貿易金融、身份管理等涉及多個行業的場景當中。
就貿易金融而言,中國市場整體支出規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3億美元。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在產品溯源、資產/貨物管理等相應場景中將獲得發展新機遇。這包括如何保證疫苗、冷鏈食品的安全性等。
利用區塊鏈技術對產品生產源頭、運輸、分銷的全鏈路進行跟蹤,并進行不可篡改的上鏈記錄,成為了熱門解決辦法。區塊鏈溯源方案在為廠商產品提高公信力的同時,讓消費者的購買更放心省心,也為監管和追責提供便利。這些相對新興的實踐思路讓市場看到了區塊鏈技術的潛力,也為技術廠商提供了發展的機會。
而此前,區塊鏈技術就已經開始探索在醫療保健行業中的身份認證、電子病歷、處方流轉等場景得到初步應用。
此外,2020年,國家衛健委已將推進新興技術應用標準化建設提上日程,醫療機構區塊鏈應用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區塊鏈技術在醫療機構數據互聯互通、醫療保險、基因測序等方面的實踐將加速增長。
IDC《全球區塊鏈支出指南》預測數據顯示,其在醫療保健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五年CAGR將接近80%。
IDC中國新興技術研究部高級分析師洪婉婷表示, “當前區塊鏈底層架構百花齊放,廠商在眾多場景進行探索嘗試。未來市場將逐步走向融合,跨鏈、治理、通用化、聯盟將是發展的關鍵詞,同時典型的應用場景將得到彰顯。長遠來看,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不僅會從業務的降本增效中得到體現,更多將在新的信任商業模式下發揮作用,區塊鏈市場有望在長期中得到發展,甚至爆發繁榮景象”。
(作者:駱軼琪 編輯:張偉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