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為支撐,推動形成更有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何映昆在“2021中國實體經濟論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表示。
何映昆認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優勢,重點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定實施制造強國的戰略,穩固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基礎,建立健全有利于制造業創新的體制機制以及政策的環境。二是要統籌推進補短鍛長,加大基礎聯動的投入力度,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開展關鍵技術和產品的攻關。
三是要推動傳統與新興齊頭并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附加值,努力發展勞動密集和先進制造能力相融合,先進生產模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發展服務型制造,培育新興產業鏈,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四是要著力培育優質的市場主體,促進產業鏈融通,建立和完善優質企業培育體系,構建大中小企業緊密協作,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支持大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具有生態控制力產業鏈的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形成一批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五是要加強國際產業安全的合作,深入嵌入到全球產業鏈循環,要堅定不移地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把握好“一帶一路”建設和一些重大機遇,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合作,要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著力減少微觀行業的干預,吸進全球先進生產要素。
以下為發言實錄:
何映昆: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以及各位嘉賓,很高興參加實體經濟的論壇。我認為今天的主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黨中央國務院對產業鏈供應鏈高度重視,總書記也多次做出指示,并且在去年《求是》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我國中長期發展的戰略,把優化產業鏈供應鏈排在第二名的位置,“十四五”規劃把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首要任務。前面發言的各位嘉賓對這個問題或多或少都有提及,講得很深刻,也引發了大家的思考。
對于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我們有三點認識跟大家分享。
第一,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是我們對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產業發展規律的認識的深化,也是我們在應對新冠疫情沖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在實踐中探索出來一個重要的經驗。產業鏈供應鏈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基本框架,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過去我們主要是談產業,那時候強調的主要是產業自身規模的效應,談的是同類屬性企業的經濟活動。推動產業發展強調的是產業自身發展的規模效益。當今的世界競爭已經從過去企業界的單打獨斗發展成了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作戰。現在我們強調產業鏈就是要從單個產業當中跳出來,更關注上下游鏈條之間的產業關系,更加強調各個環節通過專注、專業來實現協同的協作,共贏共生,這樣有利于防止各環節出現脫節、錯配等結構性風險,也更有利于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產學研用脫節問題,對產業發展來說,這無疑是我們認識上的重要進步。
理論來源實踐,現在把提升產業鏈現代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也是我們在應對新冠疫情沖擊以后,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回想起去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社會正常的秩序,人流、物流受阻,產業鏈供應鏈中端,工廠停工停產,我國生產的鈕扣、空裝瓶等過去看來微不足道的商品都一時供應不上,一度導致全球多個行業陷入困境。比如小小的額溫槍,由于國外買不到紅外傳感器,我國一度缺口極大,我們組織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用一個月時間打通了整條產業鏈條,最后實現了日產30萬臺的量,滿足了國內需求以及少量出口的能力。面對疫情沖擊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保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大決策。
另一方面,疫情給各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帶來了全方位的沖擊和影響,加劇了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產業競爭的沖突,推動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加快重構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不斷上升。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美國對我們進行了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從限制人員的交流到芯片等高端產品的斷供,從限制企業并購到禁止市場準入,擺出了一幅與我國產業鏈全面脫鉤的架勢。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增強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了供應鏈自主可控的能力,成為制造強國建設的必然選擇。
第二個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事關全局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基礎就是把握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新趨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挑戰及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戰略研究,對產業鏈供應鏈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認為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經過多年來艱苦有力奮斗和長期積累,我國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在部分領域,在一些前沿科技和新興產業取得進展。疫情是一場突發的事件,也是放大鏡,顯示出我國在傳統規模優勢,配套優勢等優勢,但也暴露出產業鏈存在薄弱的環節,供應鏈受制于人的問題突出,特別是中興、華為等事件警示著我們,當前我們仍然存在技術短板,總書記了不止一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也討不來,所以必須深入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耦合發展,在產業鏈的關鍵核心領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更大的工夫。
第二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暢通產業鏈供應鏈的循環,提升供應鏈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我國制造業規模龐大,產業體系完備,但發展質量不高,發展方式仍然粗放,供給結構失衡,不能有效滿足需求。總書記提出要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建需求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求我們把國內的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使產業和產業之間,產業鏈內部各環節之間高效暢通,不斷提高供應鏈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三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更加聰明地開放,鞏固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地位。當前新冠疫情的影響深遠,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兩種不一樣的博弈,和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合作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展望未來全球化的發展將繼續加速演變。但是國際產業鏈合作共贏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總書記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地運行。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必須看清紛繁復雜現象下的本質,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更加深度地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
第三個認識就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為支撐,推動形成更有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優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定實施制造強國的戰略,穩固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基礎,凝聚共識,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建立健全有利于制造業創新的體制機制以及政策的環境。
二是要統籌推進補短鍛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能力,要加大基礎聯動的投入力度,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一些新機制,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開展關鍵技術和產品的攻關。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打造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產業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是要推動傳統與新興齊頭并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附加值,鞏固提升傳統產業鏈,努力發展勞動密集和先進制造能力相融合,先進生產模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發展服務型制造,培育新興產業鏈,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深化供給側機構性改革,注重需求側的管理,在提高供給質量的同時,推動消費升級。
四是要著力培育優質的市場主體,促進產業鏈融通,建立和完善優質企業培育體系,構建大中小企業緊密協作,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支持大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具有生態控制力產業鏈的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形成一批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五是要加強國際產業安全的合作,深入嵌入到全球產業鏈循環,要堅定不移地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把握好“一帶一路”建設和一些重大機遇,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合作,要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著力減少微觀行業的干預,吸進全球先進生產要素,我的發言到這里,請大家批評,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