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橙子? 編輯|橙子?
完善商標布局,品牌發展無后患!
『知產行業觀察』從公開信息獲悉,綠茶餐飲計劃赴香港上市,目前已與上市團隊進行磋商,上市時間表及集資規模仍存有變數。
綠茶餐飲主公司為杭州綠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份。綠茶餐飲在北京、西藏分別成立了公司。當前綠茶的全國各地的分公司都設在西藏綠茶旗下,如西藏綠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不過,通過查詢可發現,名為“綠茶”的餐廳可不僅杭州、北京、西藏有,毗鄰杭州的南京便有南京綠茶餐飲,其品牌logo和杭州綠茶做了區分。此外,還有哈爾濱綠茶餐飲、蘭州綠茶餐飲、鄭州綠茶餐飲、貴州綠茶餐飲、遼寧綠茶餐飲等等。
在杭州綠茶餐飲的眼中,可能這些所謂南京綠茶、蘭州綠茶等都是“山寨貨”。2020年9月份前后,綠茶餐廳召開發布會對30多家“山寨”綠茶餐廳發起訴訟。
綠茶遭遇的“山寨”煩惱自2013開始,2016年杭州杭州便曾起訴南京綠茶以及包括廣州、合肥、南寧、貴州等多地的共22家侵權綠茶餐廳,涉及訴訟賠償金額2670萬元。
綠茶遭遇的侵權困境,或許和其早年商標申請失利有關。
早在公司成立前的2005年,綠茶餐飲便在43類遞交申請了“綠茶 GREEN TEA”文字及圖形商標,不過該商標目前為無效狀態。商標狀態詳情顯示,該商標2009年和2010年有過兩次轉讓,但商標局會有相關公告。我們猜測,可能是杭州綠茶后來將商標申請權轉讓給旗下其他公司,想繼續申請該商標。
2009年杭州綠茶餐飲繼續在43類申請“綠茶 GREEN TEA”商標,且商標圖形商標做了更改,但該商標也未申請通過,當前為無效狀態。至今,杭州綠茶餐飲公司共申請8個商標,商標全未申請成功。
綠茶餐飲后在西藏成立公司,2012年開始通過該公司申請商標,直到2013年8月才取得43類“綠茶 餐廳 GREEN TEA”商標。這也意味著綠茶餐廳自成立起5年左右時間都是在沒有已注冊商標的情況下開展經營的。
綠茶餐廳的情況和我國一些其他連鎖餐飲品牌形成鮮明對比。海底撈1994年成立后,1995年便申請了商標,至今已共申請3400多個商標,且構建了著名的海底撈“防御商標矩陣”。
餐飲行業本身的復制性就非常強,一家出名后模仿者會一擁而上。即便海底撈申請了那么多商標,仍有數不勝數的經營者“蹭名牌”。無商標保護且有一定名氣的餐飲品牌,更難以獨善其身。
『知產行業觀察』查詢發現,綠茶餐廳對山寨企業的侵權訴訟,均始于取得商標專用權之后,只有商標才能證明企業名稱、品牌的獨占性,要不然,沒有法律依據能證明“綠茶”屬于綠茶餐飲。
綠茶餐飲創立初期的商標申請困難,或許也和其命名有關。“綠茶”二字在中國有特指茶葉的含義,為行業通用名稱,比如“優盤”“咖啡”等。
這類名稱注冊商標嚴重缺乏顯著性,若沒有特定使用、形成特定含義,一般情況下商標注冊難度大。查詢當前包含“綠茶”二字的相關商標,多為其他詞語與“綠茶”二字的組合商標,如日照綠茶、鄧村綠茶、統一綠茶等。
這也廣大企業主提了個醒,企業產品、品牌的名稱一定要有講究。一個好的產品、品牌的所有資源都要集中在名稱上。有一個具有獨特性、顯著性的名稱,其注冊商標的成功率也高,利于未來的品牌保護及長久發展。
綠茶的案例也警示我們,任何一家志在品牌化、連鎖化的餐飲公司,沒有商標作為品牌后盾,企業面臨的潛在侵權風向將會失控。無商標保護的品牌,猶如無槍的戰士,在市場競爭中遭遇侵權,不能拿起商標作為法律武器還擊,最總必將在市場競爭中傷痕累累,甚至慘遭淘汰。
推推薦閱讀
針注冊耗子尾汁、我裂開了的“馬保國們”,火不了太久..
衛龍食品要上市!從“垃圾食品”到年入50億成為超級品牌的底層邏輯!
南極人雙11銷量榜首被僅有14個專利的Ubras搶走,授權經營模式走到頭了?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知產行業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