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芳
[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波分析稱,人力資本作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310328),人才競爭決定著未來城市格局之變,這是很多城市加入人才爭奪大戰的基本邏輯。但支撐這個基本邏輯并不只是一時的爭奪人才,而是要能夠長久穩定地留住人。 ]
城市發展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眼下,各大城市為保證城市年輕人存量,吸納優質人才,紛紛祭出狠招奇招爭奪人才。
3月30日,武漢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又稱“武漢光谷”)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簽約,分別捐贈1000萬元,支持兩所高校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為東湖科學城、光谷科創大走廊等創新戰略儲備人才。
就在同一天,武漢市人社局也對外發布了一大波人才福利——不僅要讓人才愿意留下來,還要讓人才在武漢獲得物質重獎和社會地位的雙豐收,尤其在引進頂尖人才上提供“不設上限”的資助。
2017年6月,武漢在全國率先推出人才安居、落戶等政策,打響了城市人才爭奪大戰的序幕。今年,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放寬戶籍限制后,為各地人才爭奪“再添一把火”。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已經加入人才爭奪大戰的既有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有成都、武漢、西安這樣的網紅城市,南京、杭州、無錫、蘇州、福州等東部沿海明星城市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專家指出,中國的人口紅利正逐步消退,人力資本將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目前中國約有2.4億流動人口,誰能瓜分更多,誰就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擁有更大贏面。
光谷全國育人
光谷通過設置獎學金的方式,將人才爭奪戰線前移。
2020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出臺《“中國光谷獎學金”設立辦法》,擬攜手全國10所知名“雙一流”大學,設立10支獎學金,計劃總投入1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從武漢東湖高新區招才局了解到,近期簽約的武漢大學“光谷獎學金”主要面向該校生命科學、化學與分子科學、高等研究院、藥學、基礎醫學等院系;華中科技大學“光谷獎學金”則面向電子信息科學,包括光學與電子信息、電子信息與通信、人工智能與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科學與工程、電氣與電子工程等院系。這些領域均與光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密不可分。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中國光谷獎學金”不僅將繡球拋向品學兼優的在校大學生,還設置了“成果轉化獎”,支持在校學子或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為他們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早期支持。此外,“光谷產業教授獎”則面向在高校任職掛靠的產業人才,旨在鼓勵“老板當教授,教授當老板”,促進產學聯動,實現校企雙贏。
“自2019年東湖高新區與清華大學簽約‘中國光谷獎學金’以來,已經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蘇、陜西等地知名高校與我們聯絡,商議校地互動、人才交流與合作事宜。”東湖高新區招才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由獎學金的形式把光谷的“種子”撒向全國更多的高校師生,吸引更多高校才俊通過這顆“種子”,了解光谷、認識光谷,進而熱愛光谷,最終選擇光谷。
為了抓住人才這一第一資源,東湖高新區還十二年如一日地實施“3551光谷人才計劃”,累計投入資金26.8億元,聚集4名諾獎得主、66名中外院士、2273名“3551光谷人才計劃”專家;成立11.6億元規模的光谷人才基金,累計投資企業363家次,投資總金額超8億元。
2017~2020年,東湖高新區多措并舉,累計留下45萬大學生,在企博士超過1.2萬人,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口占比64.5%,在10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中位列第一。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東湖高新區現有常住人口超百萬,平均年齡31.7歲,成為武漢乃至中部地區最年輕、最活躍的區域。
從爭奪到留住
放眼全國,各地在人才落戶上大動作不斷。
去年9月,上海推出重磅吸引高端人才政策,復旦大學等4所當地高校學生畢業就可落戶,同年12月又啟動施行更寬松的“居轉戶”政策;北京在去年底也宣布設立“公共戶”,為留住年輕人祭出一記重拳;杭州給予A類頂尖人才最高800萬元的購房款,以真金白銀換人才;到浙江溫州落戶,只需本科學歷就能七折購房;廣東中山市的政策則直擊“人性”,可按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租房即可落戶的江蘇蘇州市更是將這輪人才爭奪戰推向高潮。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波分析稱,人力資本作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人才競爭決定著未來城市格局之變,這是很多城市加入人才爭奪大戰的基本邏輯。但支撐這個基本邏輯并不只是一時的爭奪人才,而是要能夠長久穩定地留住人,“沒有留住人才的大環境,所謂的人才政策就都是虛的,搶來的人才也會逐漸流失”。
“這里說的大環境既包括城市整體的營商環境,也包括人才具體所處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陳波進一步說,戶籍政策的松綁雖然有利于解決人才成長發展的后顧之憂,但城市的發展潛力與活力、教育與醫療配套、交通便利程度、社會資源、商業氛圍等,才是決定人才來與不來、留與不留的重要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各地形形色色的人才政策,人口流動向大城市集中的趨勢卻越來越明顯。恒大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人才吸引力指數排在前十的城市,都是GDP過萬億元的超大型城市。DT財經發布的2019年中國人口凈流入最多的前十大城市中,有8個分布在“兩灣一江”地區,即粵港澳大灣區、杭州灣灣區和長江經濟帶上。
武漢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武漢科技創新大會上表示,產業與人才必須協同發展,產業地圖和人才地圖應當同時描繪,武漢將圍繞光電子、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藥、醫療器械、新型顯示、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從產業需求出發,實施更精準的人才工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