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 龐建新)今年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鼓勵和支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我國傳統優勢項目和特色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化妝品。為響應政策導向,科學探索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在化妝品領域的應用方向,3月25日,由北京工商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了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高峰論壇。本次論壇云集了植物研究與化妝品領域諸多專家,從理論支持到實際應用,從技術研發到市場現狀,從原料控制到產品生產,全面翔實地對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協同創新應用的可行性、科學性、應用性進行了分析。
論壇上,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北京市植物資源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日化協會理事長董銀卯教授表示,法規的更新既標志著化妝品行業進入了全新的時代,也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研究中國特色植物資源與化妝品的聯合創新是將傳承資源寶庫與時尚產品結合,提升中國化妝品特色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開展的基礎工作應建立科學有效的保障體系并充分結合國家“美麗經濟“相關政策和產業形勢,研究的定位是既發展了中國特色植物資源的優勢又保證化妝品的安全有效。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桑希生教授表示,從研究皮膚生理學出發,真正解決皮膚的問題,讓中國特色植物資源的應用更加多元化,達到更精準的效果。建立中醫皮膚生理學探究皮膚問題的根源,確定符合中醫理論的治則治法,建立更為準確的生理病理藥理關系,以獲得特色植物資源更好的使用效果。同時結合實際開發案例,從建立傳統優勢項目在化妝品領域以及典型性皮膚表觀的角度進行解讀,為傳統美容護膚理論在化妝品領域的應用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石鉞教授指出,化妝品新原料的分類管理為植物類原料的創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化妝品植物新原料的應用有利于我國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化妝品植物原料的名稱應與其制備工藝的終產物相符化妝品植物類原料的質量標準是其安全應用的重要保證。為化妝品植物原料的穩定性、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馮年平教授表示,在本土品牌逐漸崛起的行業背景下,中國傳統特色化妝品的關鍵點是功效和獨特的文化。傳統功效需要有現代闡釋,化妝品的功效宣稱應當有充分的科學依據。要從科技引領,加強高端化妝品研發,采用新科技、新理念。
中國特色植物資源的研究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愛茉莉太平洋(601099,股吧)集團中國區上海研究與創新中心總經理延在昊分享愛茉莉開發韓國本土綠茶乳桿菌的實例,包括研究思路、方法與功效等相關內容。國際大型企業的特色植物研究應用案例,為廣大本土企業研究開發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參考。針對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前瞻性,北京東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劉月恒基于日常工作,通過大數據方法,對過去5年間化妝品文獻和專利布局情況進行了分析,指出在前沿科技方面,國內外對化妝品領域的研究均呈波動上漲,預計未來三年內仍延續增漲的趨勢。
疫情之下“口罩臉”增多,特色植物原料功效備受關注。北京工商大學的李麗教授,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疫情下人們對健康美麗的需求,帶來“拯救口罩臉“化妝品功效植物原料與產品研發。
此外,LG生活健康中國研究所所長孟裕分享了可參照植物資源的高等真菌類的研究思路和實際應用。相宜本草技術中心副總監程康從產品設計思路、實效成分、配方制劑與功效驗證四個方面介紹了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研發進展。無限極研發總監車飆,對技術和產品開發進行指導,對進行中國特色植物資源的深入剖析與應用。貝泰妮研究院研發總監曲麗萍分享了中國特色植物資源提取制備與化妝品應用中的積累與未來發展趨勢。云創網訊首席分析師吳艾琳從洞察認知、精準定位、建立認知、固化認知四個方面分析了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品牌建設策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