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新華社(此前博索納羅總統大選勝出街頭慶祝圖)
巴西疫情持續惡化。據巴西衛生部數據顯示,過去一周,巴西日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4萬例,日均死亡病例3100例;2021年3月,巴西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66868例,占巴西疫情暴發以來累計死亡病例的1/4。
當前,巴西人口第二多的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已關閉一些非必需品商店;圣埃斯皮里托州(Espirito Santo)3月28日進入封鎖狀態;巴西最大的兩個城市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已對非必要活動實施了廣泛限制。里約熱內盧市長帕埃斯(Eduardo Paes)強調,沒有市長希望造成失業,但如果一切照舊,沒人知道會出現多少變異病毒!
疫情“失控”下,巴西總統博索納羅面臨越來越大的執政壓力。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志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博索納羅對于防疫的態度有所轉變,究其原因主要是:巴西疫情一直處于高位的同時并未如預期般實現經濟的良好運行,因此防疫立場有所回調;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后積極防疫以及智利、以色列等鄰國的疫苗接種效率起到一定示范作用;世衛組織對巴西出現的變異病毒進行全球性預警從而形成外部壓力。
此外,2021年民調顯示博索納羅的支持率有所下降,而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埃德松·法欣3月8日宣布此前聯邦地方法院對前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的判決無效,這也意味著暫時恢復了盧拉參選總統的政治權利,使其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潛在總統候選人。加之盧拉近期利用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積極協調與其他國家的疫苗合作,這也迫使博索納羅在疫苗采購、接種推廣方面做出調整。
巴西成為全球疫情“震中”
近日,巴西疫情進入至暗時刻。據巴西衛生部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巴西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910082例,累計死亡病例328206例。
據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志偉的分析,巴西疫情自爆發以來就一直處于高位運行的態勢,未出現明顯拐點。疫情逐漸失控的根本原因是聯邦政府在防疫政策上采取消極、不科學的態度,從而錯過了防控疫情的最佳時機。
其次,巴西衛生危機管理系統的決策機制較為混亂。自疫情暴發以來,巴西總統已更換4位衛生部長,在防疫政策上一直未步入科學的軌道。3月15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任命心血管病醫生馬塞洛·凱羅加(Marcelo Queiroga)出任衛生部長,而上一任衛生部長愛德華多·帕祖洛(Eduardo Pazuello)因對亞馬孫州首府瑪瑙斯市公共醫療系統崩潰的處理不當正接受聯邦法院的調查。
再者,巴西一直沒實現全社會團結一致、積極應對疫情的局面,聯邦和地方政府在防疫政策上的不協調促使防疫效果大打折扣。此前,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反對各州和地方實施嚴格的衛生措施,認為封鎖造成的經濟損失比疫情帶來的損害更大。
此外,在巴西發現的新變異病毒具有更高傳染性,對疫情惡化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3月31日,巴西生物醫學研究所布坦坦表示,在巴西發現了一種新的變異病毒,或對現有疫苗更具耐藥性。
與此同時,巴西疫苗接種進度緩慢,未能為防控疫情提供“屏障”。巴西的疫苗原液基本靠中國和印度供給,疫苗采購和接種進度以及疫苗量產的效率與能力均跟不上新冠病毒擴散速度。據巴西衛生部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接種一劑新冠疫苗的人群僅占總人口的7%。
1天內更換6位內閣成員
短短3天時間,巴西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大換血”。
當地時間3月29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實施了自2019年1月上臺以來最大規模的內閣改組,更換了外交、國防部長等6名政府要員。其中,博索納羅顧問卡洛斯·弗蘭薩接替埃內斯托·阿勞若出任外長,布拉加·內圖接替費爾南多·阿澤維多出任防長。
3月30日,巴西國防部宣布原三軍司令均辭職;自1985年恢復民主以來,從未有哪位巴西總統解雇過軍方三個部門的所有領導人。31日,巴西國防部長布拉加·內圖在上任后首場記者會上宣布,由諾蓋拉·德奧利韋拉出任陸軍司令。
諾蓋拉·德奧利韋拉3月28日接受《巴西人報》(Correio Braziliense)采訪時提及他為限制新冠病毒在軍事人員中傳播所取得的成效,并表示正準備應對第三波感染。“我們必須努力改善醫院結構、增加床位和人力資源,這樣才能在更強的‘海嘯’發生時做出反應。”諾蓋拉補充說。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長孫巖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其他國家相對能夠控制住疫情的情況下,巴西疫情形勢打擊巴西民眾信心,對巴西政府造成壓力。
孫巖峰分析稱,巴西總統博索納羅進行政府大改組,旨在疏解民眾對巴西疫情惡化的不滿情緒、在輿論上擺脫被動局面、為贏得2022年總統選舉連任做準備。
具體來看,上一任外交部長阿勞若采取的外交政策損害了巴西與美國、中國、印度、俄羅斯的關系,并導致巴西在確保疫苗供應方面陷入困境,巴西各界對其去職有一定預期;上一任國防部長和三軍司令對博索納羅的政治操作手段有所不滿,通過此次大改組,博索納羅意在利用軍方穩定其權力基礎,擴大政治影響力和控制力。
2021年巴西經濟復蘇前景黯淡
“經濟和疫情的相關性非常明顯,實際上,過去一年全球各經濟體中,經濟表現最好的中國對疫情的控制也是最好的。”周志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此前,IMF預計2021年巴西經濟增長3.6%, 巴西經濟部預計2021年巴西經濟增長3.2%。不過,由于巴西疫情出現新一波高峰,巴西的經濟復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凱投宏觀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杰克遜(William Jackson)表示,盡管巴西經濟2020年的萎縮程度低于拉美地區其他國家,但不斷惡化的健康危機為2021年蒙上陰影;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巴西高級研究員博爾(Monica de Bolle)悲觀預計2021年巴西經濟將再次出現衰退。
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IBGE)的最新數據顯示,巴西2021年2月工業產值環比下降0.7%,是10個月來首次下降;其中,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量下降7.2%,礦業產量下降4.7%。據全球咨詢機構IHS Markit4月1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巴西制造業PMI從2021年2月的58.4降至2021年3月的52.8,為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據悉,服務業占巴西所有經濟活動的70%左右,該行業的復蘇對維持更廣泛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然而,Getulio Vargas基金會(FGV) 3月服務業信心指數下降5.6點,至77.6點。
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就業也進一步惡化。據巴西國際地理統計局最新數據(IBGE)顯示,巴西失業率達14.2%,失業人數從2020年10月的1410萬人上升至2021年1月的1430萬人,同比上升20%。
“要實現經濟增長,首先要控制住疫情,在此基礎上才可能去考慮消費、投資和貿易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周志偉指出,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巴西國內的消費是受到抑制的;在高通脹、匯率貶值等壓力下,巴西對外資的吸引力也較有限;外貿方面,疫情對冷鏈產品也會造成影響。
新興市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目前,巴西在防疫上是失敗的。隨著新冠肺炎病例數不斷上升,該國醫療保健系統接近崩潰的邊緣。世衛組織流行病學家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4月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道:“事實上,巴西目前的情況非常嚴重,有幾個州處于危急狀態,許多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使用率達90%。”
同一日,巴西全國城市聯合會(CNM)發布調查報告,對該國2433座城市在疫情中的狀況和采取應對措施的情況進行了數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625座城市的醫療系統處于氧氣供應不足的狀態,另有1141座城市在面對需要接受插管治療的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時,缺乏相應的“插管藥品套裝”。
巴西政府面臨著增加支出以緩解疫情沖擊的壓力。據巴西央行3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巴西國家債務占GDP的90%,巴西財政狀況危機日益顯現;不過,巴西總統博索納羅近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支出53億雷亞爾(9.18億美元)的新貸款以抗擊新冠疫情。財政部表示,新的貸款將用于支持巴西的衛生系統;衛生部表示,這筆資金將支持2600多家公共衛生診所、建造更多的醫院床位。
未來,巴西的疫情和經濟如何才能出現轉機?周志偉建議,首先,應采取衛生防護與疫苗接種“雙管齊下”的措施,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開展經濟重啟計劃;其次,考慮到面臨的債務風險,可向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等尋求援助,畢竟,如果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疫情得不到控制,對全球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另外,在貿易方面,中巴兩國互補性強,合作潛力非常巨大。2020年,中巴雙邊貿易逆勢上揚,其中,巴西的肉類等農產品(000061,股吧)對華出口增速非常快,在中國的市場需求是有保障的,中國經濟的率先復蘇對巴西具有一定拉動作用。
長孫巖峰也認為,在美國大幅“放水”的背景下,巴西等新興市場經濟體不可避免地面臨輸入性通脹。要穩定市場信心,深層次上應進行結構性經濟改革,減少巴西政府在養老金等福利上的開支,逐漸恢復財政盈余。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