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翟楓瑞)目前,中國葡萄酒市場處于較弱周期,但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的認知卻呈現出上升的態勢。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深入,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的品質、個性化有了很高的需求,對中國葡萄酒、中國葡萄酒文化的認可度在不斷提高。4月3日,長城葡萄酒匠心出好酒,創新領國潮戰略及新品發布會在成都召開。
中國酒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琦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消費者對葡萄酒認知的提升,是中國葡萄酒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的信號,也是企業發展機遇的暗示。誰能敏銳地察覺到,并先人一步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創新產品,切合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誰就能在未來發展中占有先機。
中國葡萄酒近年來持續萎靡,據公開資料顯示,國產葡萄酒銷售額在2016年達到頂峰后,便開始逐年下滑,而2019?2020年,下滑幅度逐漸加大。具體來看,2014?2016年,國產葡萄酒銷售額分別421億元、463億元、485億元;到了2019年,國產葡萄酒銷售額則降至289億元。在銷售額下降的同時,企業業績也出現大幅下滑。
據葡萄酒企業發布的2020年業績預報顯示,莫高股份(600543,股吧)預計實現凈利潤同比下降92%左右;ST威龍預計實現凈利潤為-23000萬元到-27000萬元;ST通葡預計實現凈利潤約為-5000至-7000萬元;ST中葡預計實現凈利潤-5100萬元到-6300萬元;張裕葡萄酒2020年度預計實現凈利潤4.68億元至5.71億元,同比出現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葡萄酒此前因為價格戰,企業在降低價格的同時,也在不斷降低質量。這就使得國內消費者對中國葡萄酒失去信心。長期以來進口葡萄酒成為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主要產品。而隨著商務部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開始征收反傾銷稅,中國葡萄酒企業也迎來新的機遇。企業要抓住機會,提升質量,使消費者重拾對國產葡萄酒的信心。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2015年至2019年,國內葡萄酒產量由116.11萬千升驟降至45.15萬千升,大幅減少61.11%;國內葡萄酒占市場份額也由74.43%大幅下降至49.58%;銷售收入由466.05億元下降至145.09億元,大幅減少68.87%;利潤由52.14億元下降至10.58億元,大幅減少79.71%。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占中國葡萄酒35%以上的市場份額。而被實施反傾銷,對于中國葡萄酒而言,將會出現較大市場空間。
針對中國葡萄酒產業如何實現創新發展,中糧酒業副總經理徐菲在會上表示,首先要以消費者為中心。品質是長城葡萄酒要堅守的基石,其次是要讀懂新主流年輕消費群。據了解,長城此次發布的戰略大單品,就是基于對新主流年輕消費群的深刻洞察后,進行精準化定位而推出的一款戰略單品。
中糧長城酒業副總經理劉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長城葡萄酒通過數字化運營建設,有效沉淀和溝通到核心消費群體。未來長城將會深耕數字化,通過數字化體系,聚焦消費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