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所謂“炒鞋”,簡單來說就是把鞋買回來,不穿,等到價格上漲時再賣出。一些產量少的爆款運動鞋,一轉手就能賣高價。
近日,“炒鞋”這個詞又成了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的熱詞,而這次的對象,是李寧、安踏等國貨。
這陣子,到處充斥著國產球鞋漲價、缺貨的消息。不少“球鞋粉”表示,為了支持國貨,紛紛去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卻發現很多爆款不是斷貨就是漲價,而且幅度令人咋舌。
“再漲連國產都買不起了,救救打工人吧!”
周末的李寧線下店,也是人山人海。
截圖自微博
杭州下沙奧特萊斯李寧折扣店。照片為該店店長提供
國產鞋“身價”暴漲
據中國證券報,在得物APP上搜索發現,以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為例,售價竟高達4888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1倍!
不過目前并無最近購買記錄,似乎是“有價無市”。
截圖自得物APP
李寧韋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1.5碼最高售價為29999元,相比發售價1699元漲了近17倍,購買數據達270條。
截圖自得物APP
動輒好幾千元的鞋,也有大量付款記錄。
安踏哆啦A夢聯名休閑板鞋白黑款,參考價為499元,但目前炒價達4599元,漲了8倍多,最近購買記錄有近9000條。
截圖自得物APP
有網友表示,炒鞋的就連拖鞋都不放過。李寧韋德之道魔術貼拖鞋鐳射款最高售價為899元,相比發售價299元漲了超過2倍。
截圖自微博
有人幾天賺輛車
有人一波虧幾百萬
據中國證券報,一位球鞋行業多年從業人員李超(化名)表示,這段時間在其朋友圈,做國貨的同行不斷刷屏“求貨源,加價拿”。有同行一口氣掃了10多萬元的貨,賺回了一輛車錢。
但有人歡喜有人憂。
一位多年做球鞋二級市場倒賣、規模已達全國前十的商家老萬表示,這幾天就一個字:難!“吃不下也睡不著,看著滿倉的庫存欲哭無淚。”
之前,老萬的店鋪基本以耐克、阿迪等品牌球鞋為主,生意最好時,年銷售額能過億元。但如今店鋪訪問量和銷量斷崖式下滑,幾千萬元的庫存堆在了倉庫里,保守預計這波至少得虧好幾百萬。
從前幾日開始,老萬的帶貨朋友圈設置成了三天可見,內容也成了朋友聚餐、雞湯文案,賣的也不是鞋子了。
老萬微信朋友圈
老萬表示,這一波很多中小商家虧得很慘,之后一方面要看耐克、阿迪方面的態度,然后就是要等這個市場恢復理性,“估計至少得兩三個月。”
業內人士:鞋販子是惡性競爭之源
另一位在球鞋行業從業多年的玩家強仔表示,運動品牌一般都是期貨制訂貨方式,貨量都是固定的,賣完了就沒了,剩下的庫存被黃牛(主要是鞋販子)囤積在手。現在鞋販子奔向國產品牌,買斷尺碼、配色,市場價慢慢就是他們說了算了;而且因為形勢還不明朗,市場不穩定,經銷商、品牌商估計都不敢現在貿然加單。
“惡性競爭源頭就是鞋販子。這幾天大量全網掃貨國產熱門款,然后賣不掉再退,貨款都是花唄、信用卡、白條等支付,賣掉了空手套白狼,賣不掉也不虧,遇到賣家庫存發生擠兌發不出,再去舉報賣家罰款。”強仔表示,這種穩賺不賠模式,自己都忍不住想進場了,苦的就是中小商家。
此前,“得物崩了”還沖上微博熱搜。
是誰在炒鞋?
當你還苦于人海中求職時,一些精明的初中生已經月入過萬了。近些年,“炒鞋”“炒裙”“炒盲盒”……00后甚至05后靠“炒炒炒”,正式加入了這場金錢的游戲。
據艾媒數據《2019全球及中國球鞋二級市場現狀剖析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已達60億美元,其中中國二手球鞋轉售市場規模已超10億美元。
據CBNData《2019中國潮流消費發展白皮書》?顯示,相比整體的潮流市場,球鞋市場中的Z世代更多,95后與00后人數占比超6成。其中,00后的“進圈”速度遠超整體,其人數增速是整體人群的近4倍。
甚至據流量公園了解到,目前炒鞋大軍中還充斥了不少05后們的身影,提早將實現財富自由變為了現實。圈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男孩一面墻,堪比一套房。”
據流量公園,初三學生小航因為喜歡買鞋而漸漸加入炒鞋圈,他用攢下來的零花錢搶購限量款新鞋,通過國外轉運、線下抽簽排隊,有時候也去SNKRS試試手氣,搶到后再掛在二手平臺上轉賣,少的時候一雙賺兩三百,多的小一千。
“搶首發鞋真的是太難了!”小航說,“和我爸炒股一樣,要搶龍頭。”龍頭一般是指好的配色或鞋碼,莊家只需要清一兩個黃金碼就行。黃金碼短缺造成的價格上漲,會拉動其他尺碼,從而把控整體價格。
民間俗稱“鞋販子”,央視雅稱“二手球鞋轉賣商”,而他本人更喜歡稱自己為sneakerhead。身為一個初中生,不難發現,校園里暗流涌動著一股風氣,拼“鞋”實際是在拼品味、拼家境。畢竟,每天上學都要穿統一的校服,只有鞋才能展示出自我個性。
跟風“炒鞋”背后哪些陷阱需提防?
近日,一位在“炒鞋”圈內小有名氣的賣家殷某某,因為詐騙罪被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12年有期徒刑,這一判決也引發很多網友的關注。
秦先生家住江蘇南京,平時主要做一些和球鞋有關的生意,比如開洗鞋店或者在一些知名電商、二手交易平臺上買賣球鞋等等。秦先生表示,從2019年2月開始,一位“出手大方”的客戶從某二手交易平臺上聯系到他,并開始頻繁的找他買球鞋。
“他說想買我的東西,就加了我的微信,再直接給我轉賬買東西。一個陌生人加了你微信,跟你還價的方式就是,比如說這東西賣1萬,他直接給我轉9000,而且他一下轉了好幾個,他還價的方式就是直接轉賬。當時(鞋)市價1萬,因為我覺得他出的價格比較低,就退給他了,當時我們就認識了。”秦先生說。
這名似乎很闊綽的男子就是殷某某,秦先生表示,殷某某經常在自己朋友圈曬購買的奢侈品、豪車等等,甚至一次性從某球鞋交易平臺上花100萬拍了十雙鞋,在炒鞋群里迅速有了一定的名氣。
秦先生說:“他一開始找我拿貨,在這邊也拿了七八十萬的貨。一開始拿現貨就是他打完錢我給他發貨,一次打了20萬,一次打了50萬,確實是給錢了。然后見了一面,他坐的是勞斯萊斯,穿著什么的感覺還是比較有錢的。”
建立初步信任后,秦先生得知殷某某也有球鞋的貨源,且價格相對便宜,就開始跟殷某某訂鞋。
秦先生告訴記者:“現貨都比較準時,我找他拿的現貨是有的,肯定沒問題,就是期貨出問題了,4月份拿的,到7月份發不出貨了。”
鞋款已經支付,卻沒有收到鞋,跟秦先生有同樣遭遇的人,還有四十多位,金額達到了600萬元。2019年8月,陸續有人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第一檢察部主任朱永權表示,殷某某其實并非傳聞中的身價十億,甚至沒有真實的貨源。
“所謂的‘殷十億’只是一個家境普通的97年出生的小伙子,他并沒有真實的貨源,所謂的低價貨源都是假的,他通過拆東墻補西墻的手段高價買進低價賣出,獲得了這些被害人的信任之后,一直這樣經營。”
殷某某在朋友圈發布的球鞋照片(警方供圖)
據了解,殷某某先是進入炒鞋群,在群內購買幾十萬元的貨品,平時通過在朋友圈中發出大量炫富的圖片和視頻,博取群中炒鞋客的信任。之后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發布鞋源信息,并以貨源充足、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價格為誘餌,向部分受害者出售“期”鞋。
去年11月,檢察機關以詐騙罪向法院提起公訴。近日,法院公開審理此案,判決:“被告人殷某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
殷某某當庭認罪。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法院第一檢察部主任朱永權透露,這些受害人中以90后為主,還有不少是在校學生。
“都相信他(殷某某)在買賣鞋子這一塊是真正的業界大佬,他(殷某某)可以在美國獲得這些低價的貨源。當時那段時間網上的‘炒鞋’是比較熱潮的,很多人確實在短期之內掙到了錢,其他人也覺得認識了業界大佬(可以去賺一筆),覺得自己畢竟可能不會損失,因為他(殷某某)承諾到期如果不能寄鞋子、不能發貨,那么他(殷某某)會以市場價的9折賠付給他們,所以他們認為這是穩賺不賠的,所以才會大額的通過他(殷某某)買鞋子。”
一雙千元球鞋,不具備稀缺性又非紀念款,被炒到幾倍的價格,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事。在層級銷售的體系中,中下層的賣家于是就成為這場“擊鼓傳花”游戲中的接盤者。
丹徒區公安局城區派出所的辦案民警魏彪提示: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輕信一夜暴富的餡餅。“這些鞋子他們買過來基本上也都沒人穿的,(穿鞋)不會買這么多,這些鞋子也賣不到別人,還是在他們這個圈子以內不停地流通,擊鼓傳花一樣,看誰接到最后一手,肯定是有人要受損的。這就是一種金融游戲。‘炒鞋’圈基本上都是‘95后’‘00后’,就覺得來錢快、來錢輕松,動動手指頭就能賺錢了。我們要提醒這些青年朋友,鞋子有它實際的價值,熱度一過,這個東西都是有損害的,還會引發各種犯罪行為。”
還有有業內人士表示:“得物上耐克銷量不降反增到底給誰看的,大家心里要明白。發生黑天鵝事件后,部分大佬得自救一下。當然就算不炒鞋,也會有其他替代品,萬物皆可炒,都是資本的工具。同時也想告訴大家,薅羊毛也是投資,但看似再穩的羊毛,也存在風險。”
推手與贏家
球鞋的炒作,背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運作體系?
廠家采用的限量款發行營銷手段是這個體系的核心中樞,因為如果廠家尤其是NIKE這樣的廠家加大限量款鞋品的供應,那么市場上所謂稀缺性導致價格暴漲的基礎將不復存在。
但限量發售產品只是鞋價溢價的一個重要因素,黃牛、莊家以及大型的交易平臺則逐漸將“鞋”的熱度推向高潮。
炒鞋的開端一般來說從限量版球鞋發售就開始了,有的鞋品甚至尚未發售已經在市場上有了超高的標價。
如今每逢各大廠家發售限量款鞋品的時候,無論實體店還是線上都會有無數的人在等待,這其中不乏眾多黃牛,也就是鞋圈里所說的“鞋販子”。
這兩年頻繁可以看到“鞋販子”和店員勾結囤積貨源的新聞,囤積貨源意味著對某一款鞋的壟斷,是莊家、黃牛乃至交易平臺對鞋價格控制的根本所在。
缺失的監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早在2019年報道,上海金融監管部門就曾對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并要求機構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此類風險。
中倫文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云峰分析了“炒鞋”商業模式,他表示,通過下圖可以看出,僅就“炒鞋”活動來說,其發展與被我國監管部門清理整頓的“郵幣卡交易”、“炒幣”模式如出一轍,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大眾參與,交易量大,一旦資金盤崩塌,其后果相當嚴重。
陳云峰認為,除了上述電商平臺自身的風險(包括非法集資風險、產品售假風險、擅設金融機構風險等)外,對于消費者(投資者)來說,此類主力人群是90后甚至是95后,大多是在大專院校在讀的學生或者剛剛步入社會職場的新人,收入普遍有限有限,其借助金融機構、電商平臺的分期付款、金融杠桿,通過透支、網貸等途徑借錢投資,一旦鞋市崩塌,其帶來的虧損很有可能遠大于投資者的償債能力,由此可能對消費者本人帶來信用風險。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曾崢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非持牌機構或組織通過交易所形式進行“炒鞋”等特定交易品種,可能與被我國監管部門清理整頓的“郵幣卡交易”、“炒虛擬幣”等非法交易場所模式相類似。
隨著炒鞋規模化、平臺化、大眾化,一些市場人士開始探討這個市場監管的必要性。但事實上,炒鞋熱度的提升并沒有相應的監管出現,更重要的是,誰應該是炒鞋的監管主體,市場自己也不清楚。
即便在成熟的海外市場,對于球鞋交易本身的監管也是不存在的,球鞋交易,尤其是C2C的交易是最基礎的市場化行為。
一位網友便認為,鞋市亂象應該從售賣方式和售貨法規兩個方面進行管制。首先需要要求廠家對售賣方式進行改變,當廠商發售鞋時,每個人不用抽簽,而是采用付定金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穿上原價鞋。
該網友表示:“你喜歡你就付定金。想買幾雙都可以,工廠按訂單制作(避免存貨堆積)。發售了補尾款。如果你退貨。定金廠家不退(避免損失,也限制一部分人販賣)。尾款退回。如果是限量款可以抽簽購買。”
甚至有網友建議應由監管部門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約束市場,如鞋類產品只可按原售價出售。各類app不得加價售賣。如加價售賣將面臨巨額罰款之類的。
“目前來看,炒鞋的過程中除了說有制假販假的情況外,很難說球鞋的天價交易有任何違法的地方,這個市場很難明確監管主體,也就很難有相應的法規約束,就像這么多年來很多商品被炒的過程,如核桃、黃花梨木等,其泡沫破滅的也是市場自我調整的結果。”一位愛好收藏球鞋的投行人士認為。
實際上,平臺方也并非沒有注意到近期炒鞋風氣的升溫。就在最近,毒APP發布了一則耐人尋味的倡議:球鞋是廣大消費者體驗潮流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我們呼吁廣大用戶、潮人和Sneaker理性消費,尊重球鞋文化,遠離炒賣行為,與毒APP共創良性的潮流消費市場環境。
對于“鞋穿不炒”的呼吁,進入鞋圈已經七年的North表示看看就好。他指出,“香煙的包裝上也寫著吸煙有害健康啊,這種東西聽聽就好,平臺是按照比例收交易手續費的,大家都懂的。”
確然,真實的情況幾乎已經變成了“鞋炒不穿”了。當風口吹到極致之時,也許保持一份清醒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在這種接近大眾狂歡的現象級事件中,越來越多圈外人士對鞋圈的關注,也許是少有的積極影響之一。
“本來鞋子穿出去,大家可能只能自嗨,現在穿出去大家都知道,哦哦這是什么鞋,挺開心的。因為我們雖然喜歡收藏鞋,但也不是完全不穿,對于很喜歡的鞋我會買2雙,1雙收藏1雙自穿。線下抽簽的時候,大家都是穿著好看的鞋子去的,誰也不想當弟弟。”North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證券報、流量公園、央廣網)
本期編輯 陳思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