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剛剛獲得紐曼華語文學獎的作家閻連科,在獲獎感言中這樣說道,“我一生的寫作,都是為了證明和發現鄉村”。
但鄉村不僅需要證明和發現,更需要連接和改變。
“到鄉村去”,是一個貫穿20世紀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史并綿延至今的漫長主題。自“五四運動”發端的“新村運動”至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再到如今中國完成人類歷史上一項了不起的壯舉——消滅絕對貧困。理想主義的田園牧歌想象背后,是鄉村的基礎設施、教育、經濟發展等問題的不斷浮出水面,也是一項政府、社會力量與“在地村民”們共同協作的系統工程。
這其中,企業無疑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何通過具體有效的手段促成鄉村與城市的連接,一直是公益機構、傳播媒體、返鄉創業者與企業們都在不斷思考和探索的立體化命題。
“這下可以更放心地喝水了!”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這一天,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黃圃鎮中心學校等10所鄉村學校陸續收到了“廣發證券(000776,股吧)校園凈水行動”捐贈的10臺凈水設備,5943名鄉村學校學生,每人收到了一個專屬的兒童安全水杯。
在中國,農村貧困地區校園飲水問題曾經長期困擾著孩子們。
2012年,由壹基金等機構發起的“凈水計劃”應運而生,該公益項目旨在通過為中國農村學校安裝優質的凈水設備和發放水杯,開展水與衛生健康的校園培訓活動等方式,創新性地引入公益機構、企業和政府等,開展跨領域合作,探索解決農村校園兒童飲水安全問題。
梅花鎮大坪小學師生對捐贈的凈水設備充滿期待
9年過去,這一計劃已經幫助約174萬名兒童改善飲用水質量,提升飲水安全意識。這其中,不乏廣發證券這樣的企業。
去年8月,水利部在介紹中國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有關情況時表示,按照現行標準,全國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了全面解決。但另一個事實是,中國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地理條件差異較大、水資源稟賦也不均等,中國農村供水整體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仍有一些鄉村學校受條件制約,存在飲水條件待改善、兒童衛生健康行為待改進等問題。
這是廣發證券攜手壹基金發起“廣發證券校園凈水行動”的初衷所在。從2020年5月開始實施的首次行動捐助50萬元,支持韶關市樂昌市的10個鄉村學校開展凈水計劃項目,改善學校飲用水質量,幫助學生們喝上安全好水。同時,在廣發證券支持下,項目組還開展了水與衛生健康課堂,提升學生飲水安全意識,養成良好飲水習慣。
學校通過水與衛生健康課堂培養學生科學正確的飲水意識
在距離韶關1400多公里之外的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的蟠龍鎮中心小學,則迎來另一個驚喜——今年年初,學校建了一個新的操場。
在蟠龍鎮,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常住人口多為中老年人,留守兒童多,加上當地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鄉村體育教育存在諸多不足。
“原先的操場坑坑洼洼的,我們打籃球老是摔倒!币晃粚W生說。
今年1月,“廣發證券愛心操場公益行動”走進蟠龍鎮中心小學,為學校的400多名孩子帶去了一個全新的操場,在操場正中央是一個面積約500㎡的籃球場,在籃球場周邊,則是繪制“生命在于運動”“運動無限精彩”“陽光、快樂、健康”等口號的體育文化墻。同時,廣發證券還為學生們購買了籃球、排球等多種球類用品,幫助學校完善體育器材品類,讓孩子們在愛心操場之上能夠體驗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激發更多的潛能和夢想。
這些,只是廣發證券等眾多中國企業通過公益與扶貧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從“青春助力”貧困生關愛計劃,到“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從幫扶海南省五指山市、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等3個國家級貧困縣和乳源龍溪村、樂昌百家洞村、天井崗村等3個廣東省定貧困村實現脫貧退出,到100萬美元捐助“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示范村”項目,廣發證券一直走在扶貧濟困、助學興教的公益之路上。
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步步踐行,一個個堅實有力的腳印,都是走過的證明。
截至2020年6月,涵蓋了“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等領域的評級體系下,廣發證券被知名ESG評級機構商道融綠授予“B+”評級,在納入評級范圍的90家金融類企業排名位居第11名。而來自富時羅素、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等機構的評級結果中,廣發證券同樣位居行業前列。
一個真正值得被人稱道的企業社會責任,本質應該是“從根本上為自身和其所在的自然、社會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創造條件”。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原行長馬蔚華曾經有這樣一段論述,“在我看來,‘可持續’是一個具有分層次特點的生態學概念,相較商業可持續,社會可持續無疑更加宏大、深刻和復雜,它也是‘可持續’這個命題的終極目標和理想!
如何踐行“社會可持續”?廣發證券探索性地實施“黨建扶貧、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公益扶貧”五位一體的立體幫扶措施。
粵北韶關市的天井崗村,是廣發證券踐行“社會可持續”的典型案例。
天井崗村全村有1800多人,在2016年以前,由于山多地少,難以發展規模產業,一年的集體收入僅有2.3萬元。
2018年,廣發證券捐助天井崗村建立了產業扶貧的專業公司——廣耘天,幫助村里打通了產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連通市場與農戶。廣發證券幫助村子找到了一條前景光明的發展道路。
廣發證券還攜手聯合國糧農組織、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正式啟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示范村”項目,在湖南省龍山縣、湖北省來鳳縣、海南省白沙縣、四川省美姑縣等4個國家級貧困縣選取了16個深度貧困村,利用“互聯網+農業+金融”模式因地制宜試點農業技術推廣。
作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中國實施的第一個由私營領域全額資助的項目,廣發證券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希望共同將項目打造成“全球減貧樣本”,而項目也成功入選國務院扶貧辦“2019年社會組織扶貧50佳案例”。
作為金融機構,廣發證券所擁有的政策研判、產業趨勢、金融工具等強項,也讓它在扶貧工作上有著自己的專業思路。金融扶貧,就是廣發證券一直堅持的方式之一。
比如融資租賃。廣發證券結合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究和運用便捷靈活的金融工具,在行業內率先采用了融資租賃的方式,支持貧困地區和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建設和發展。
在河南省確山縣,廣發證券以天然氣管網作為租賃物,通過售后回租方式,為建設方提供資金1.5億元,幫助其完成禹州至許昌天然氣管網的投資建設,新增管道為沿線600萬居民輸送天然氣,并保障南陽至駐馬店天然氣管網的運營和沿線1200萬居民的用氣安全,改善當地民生。
通過融資租賃扶貧,廣發證券至今已經實施了9個扶貧項目,融資金額5.4億元,為多地企業、政府與居民都帶來了“紅利”。
這些年,圍繞著扶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已經成為一個共識。曾經擔任過美國環保署助理署長的知名創投人士比爾·德雷頓,有一句話更適合廣發證券——不僅要授人以漁,還要掀起一場“漁業革命”。
廣發證券運用產業思維、金融思維,還在不斷拓寬著公益版圖。
以廣發證券為切口,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的公益實踐隨著時代而不斷進化。
對于企業來說,公益的初心是什么?企業有別于慈善公益機構,生存的首要任務是創造利潤,這是它們的本分,但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宗旨必須在企業本身之外,必須在社會之中。
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提到,企業要有核心的價值觀和超越賺錢之上的使命感才能做到基業長青。
日本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在《企業家精神》中則說的更為直接——企業是社會公器,企業經營究其根本是一種利他行為,其哲學的核心可以濃縮為一句話,“判斷事物的基準是:作為人,何謂正確”。
2010年,負債累累、宣告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人人避之唯恐不及,78歲的稻盛和夫卻出乎意料地接手了這個爛攤子,正是基于其社會意義——經濟重建、員工幸福、國民便利。在日航重建的過程,稻盛和夫引導員工思考該為乘客做些什么,以“利他之心”為客戶提供讓他們滿意的服務,并帶領日航成為世界上利潤第一、準點率第一、服務水平第一的航空公司。
“利他”之心,也是優秀企業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
廣發證券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的口號是“廣聚愛,發于心”,同樣出于利他之心。2021年是廣發證券成立30周年,30年來,廣發人在各類捐資助學、扶貧濟困、抗震救災活動中都慷慨解囊。2011年廣發證券聯合旗下廣發基金、廣發期貨、廣發信德三家子公司成立“廣發證券社會公益基金會”,基金會成立10年來,累計公益捐款超過人民幣1億元。
安裝凈水設備后,樂昌市北鄉鎮中心學校的飲用水得到明顯改善
但僅有向善之心是遠未足夠的,僅有臨時性的捐贈,也遠未足夠。捐贈只是慈善的開始,用商業的理念和模式建設一種更為市場化更持久的慈善機制更為重要。
全球范圍的慈善新運動,已經推動傳統公益向新公益轉變。比爾蓋茨曾說,要用商業理念做公益事業,這句話的背后是世界范圍內主流商界大力實踐的“新慈善主義”,這種新的公益模式有別于傳統基金會的最大的特點,是一種基于企業家戰略思考和親身實踐基礎上的慈善模式,輔以企業家精神來管理和經營,使其釋放的能量成倍放大。
廣發證券也在新公益的道路上一路前進。為使公益事業長期化、制度化、系統化,2018年“廣發證券社會公益基金會”獲得慈善組織認定,并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以券商作為主要發起人并獲得社會組織評估最高等級5A級的基金會。廣發證券始終將“企業公民”作為公司經營發展的核心命題,把社會責任視角融入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關注教育、環境和生態發展,扶助社會弱勢群體,積極踐行企業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通過以市場為基礎的創新為貧困地區服務,以多種公益扶貧理念與模式,回報社會與公眾,為傳遞社會“正能量”貢獻力量。
從“利他之心”到“新慈善主義”——廣發證券的公益之路,正是對此的絕佳詮釋。廣發證券正在成為中國金融機構從事公益扶貧的一個樣板。
公益,也是中國商業文明的光芒。一燈照隅,萬燈照世,需要幫助的人們就在那里,等待被照亮。
更多往期回顧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財經無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