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胥會云
“初步統計,目前已發布政策文件110多份,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可謂是‘鴻蒙初辟’。”在4月1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如是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建立進展情況。
叢亮將這一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框架概括為“六個更加”——更加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政策、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支持政策、更加高效精準的稅收優惠政策、更加便利開放的運輸服務政策、更加有力有效的要素支撐政策、更加高效完善的實施保障制度。
未來,包括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28項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措施等在內,更多的自由貿易港政策措施還將陸續出臺。
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完成起草
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海南將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同時完成自由貿易港第一階段制度安排有關任務,爭取2023年底前具備封關硬件條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關各項準備。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發布實施后,相關部門在貿易投資、要素流動、金融支持等方面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稱,近期為落實《總體方案》,商務部牽頭會同19個部門研究提出了“進一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若干措施”,其中涉及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措施28項。
“這個‘若干措施’現在已經形成了文件,前不久國務院也已經批準。下一步,商務部將和19個部門一起聯合發布這個文件。”他稱。
這28項政策措施一部分是落實《總體方案》明確的任務,比如在貨物貿易領域,按照“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要求,在特定區域放寬原油、成品油、食糖等商品進出口的資質和數量管理,取消自動進口許可和機電進口許可管理的措施。服務貿易領域則按照“既準入又準營”的要求,明確允許外國機構獨立舉辦除冠名“中國”“中華”“全國”“國家”等字樣以外的涉外經濟技術展覽,探索取消設立拍賣企業審核許可和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等。
一部分是服務于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需要。比如下放國際航行船舶保稅加油的許可權限;將海南納入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地區范圍;打造全球性或者區域性的新型離岸國際貿易中心,以及區域性的國際會展中心等。另外一部分措施則是完善貿易領域的一些配套政策,比如提升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能力,加強海關監管模式創新等。
王受文還稱,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起草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走相應的程序。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絲路研究院(海口)院長張湧認為,發展服務貿易最關鍵的是人才,要促進服務出口進而實現服務順差,核心是現代服務業的供給能力和水平,海南對高端緊缺人才的15%所得稅政策將對服務貿易的跨越式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商務部將與有關部門一道,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進程。”王受文稱。
加快推出3項零關稅、低稅率政策
《總體方案》提出分階段、分步驟實施“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的制度安排。
“總共涉及到12項財稅政策。過去將近一年以來,這12項財稅政策是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目前已經出臺9項。”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說。比如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原輔料、交通工具及游艇和自用生產設備三項“零關稅”政策等。
其余3項分別是島內居民消費的進境商品“零關稅”政策、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境外展品的免稅政策、允許進出島航班加注保稅航油等。
鄒加怡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其余3項財稅政策的出臺。“特別是對實施清單管理的幾項‘零關稅’政策,我們會不斷地擴大正面清單的范圍,縮短負面清單的范圍,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前,實行部分進口商品零關稅政策,并出臺“一負三正”進口商品“零關稅”清單。截至目前,這四張清單中,已經出臺了原輔料、交通工具及游艇兩張正面清單,以及企業進口自用生產設備一張負面清單,只有島內居民消費進境商品的正面清單尚未出臺。
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呼之欲出。“目前已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一審和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
“六個更加”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框架,正在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在自由貿易港開局之年,新設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引進人才、離島免稅購物等均實現翻番。”沈曉明稱。
數據顯示,自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以來,海南三年新增市場主體76.3萬戶,超過過去30年的總和。實際利用外資連續三年翻番,累計達52.7億美元,超過過去30年實際使用外資總量的一半。
三年來,落戶海南的央企及央企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長超20倍。特別是《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新設企業增長113.7%。三年來共引進人才23.3萬人,同口徑增長675%,其中《總體方案》發布以后不到1年時間引進的人才超過50%,順利完成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初期目標。
抓好消費回流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海南自由貿易港定位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如果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是一個‘8’字形,海南就在這個‘8’字形的交匯點上。”沈曉明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崔衛杰對第一財經稱,從地理區位看,海南是我國西南、西北等內地最近的出海通道,比經東部地區出海平均節約10天左右,擁有中國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因此,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海南通過建設面向太平洋(601099,股吧)、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既可以成為中國西南、華南地區貨物出海主通道,并向西北乃至內地更大范圍延伸,又可以成為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等地區資源要素進入內地的主窗口,輻射整個祖國內地市場,有望成為連接全球和內地的重要窗口,成為我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樞紐。
要發揮交匯點的作用,沈曉明說,要抓緊時間做好消費回流的文章。目前,海南提出打造免稅購物、國際醫療、留學海南三大品牌,吸引我國居民海外消費回流。
其中,通過離島免稅政策,吸引境外高端商品消費回流;通過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吸引境外醫療消費回流;通過國際教育島建設,吸引境外教育消費回流。
數據顯示,得益于離島免稅新政,從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4月6日,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347億元,件數4326萬件,購物旅客496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244%、215%、101%。“今年預計能夠超過600億。”沈曉明說。
張湧稱,現在是海南推進“三個回流”十分重要的時間窗口,海南要想方設法優化營商環境,使海南站在與夏威夷、迪拜等國際一流消費目的地的同一起跑線上。
張湧認為,“三個回流”還要做好雙循環匯聚點的大文章,讓國內居民通過海南自貿港這個窗口就近享受全球最先進的醫療服務、免稅經濟和中西合璧的理工農醫類高等教育,又讓境外居民通過海南自貿港這個入口體驗中華文化、享受中國紅利。
“我們促進消費回流的工作還剛剛起步,與1萬億境外的購物消費、80萬去國外就醫的人群、80萬留學大軍相比,我們消費回流比例還不高,但是發展前景已經受到市場主體的極大關注。”沈曉明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