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章錚
[ 調查表明,大學生畢業時,選擇體制內就業的比例,從2015年的33.6%上升到2020年的42.9%,特別是選擇“公務員”的比例從5.3%上升到12.4%。 ]
就業會不會更難?養老金領取會吃虧嗎?年輕人生孩子會沒人帶嗎?這是媒體近日關于延遲退休的報道中,所提到的“延遲退休三大焦點”。
這三大焦點中,前一個是就業問題,后一個是人口問題,只有中間一個才是退休本身的問題。
媒體的報道印證了筆者的觀點:中國延遲退休實施之所以有難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延遲退休問題與就業問題,與包括帶孩子在內的照看家人問題攪在了一起。
因此,在延遲退休實施時,就需要對實施延遲退休可能對就業、人口等方面的影響有全面的認識,并相應采取措施。
延遲退休影響:考慮要全面
延遲退休影響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因而在實施延遲退休時,應盡可能考慮得全面一些。
拿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來說,延遲退休對臨近退休的大齡勞動者的影響,已經有所考慮,并準備通過延遲退休“小步調整”來應對;延遲退休對年輕人就業總量的影響,也已經考慮了,結論是影響不大。
但除了總量外,延遲退休還會影響年輕人的就業結構。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劇增,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年白領就業難日趨突出,年滿35歲求職難成為社會上的熱點話題;加上不同類型單位受疫情負面影響的差異,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工作時更多地考慮“穩定”。
上海有關研究機構的調查表明,大學生畢業時,選擇體制內就業(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與國有企業)的比例,從2015年的33.6%上升到2020年的42.9%,特別是選擇“公務員”的比例從5.3%上升到12.4%。今天的年輕人退休之日,應該也就是延遲退休“小步調整”到位之時。延遲退休的實施,可能會使他們選擇就業時,更加傾向中年失業率低的崗位。
再看延遲退休對照看家人的影響。以嬰幼兒照看為例。延遲退休對退休人員照看孫輩,進而對生育意愿的影響,已經有所考慮,并準備通過延遲退休“小步調整”及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來應對。但我覺得還需要考慮得再全面一點。
嬰幼兒照看服務涉及兩方面,一是有沒有人照看,二是不同照看方式開支的差距。現有的幼兒園與托兒所多為日托;若父母一方每天只需工作8小時、周末正常休息,日托足以應付;若父母雙方都經常加班(特別是令人筋疲力盡的加班),就算有日托,孩子還是離不開家人的專門照顧。如果祖輩已退休、有養老金,出于親情,由他們照看孫輩、子女的支出遠低于相應的市場化(非普惠)照看服務(如保姆或私立托兒所幼兒園)開支。正因為如此,在籌劃何時生育時,相當一部分年輕夫婦會考慮上一輩何時退休,如果退休年齡(特別是女性)大幅提高,則會對生育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要考慮延遲退休各方面影響的現狀與未來走勢
受延遲退休影響的社會生活各方面情況很不相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先看就業。
就現狀而論,近年來,中國解決就業成就斐然。
首先,截至2019年,近10年來中國城鎮每年新增就業人數在1300萬人左右。
其次,轉入非農產業的鄉村農民工年新增量,從2010~2012年的1000萬人左右減少到2019年的241萬人,看似下降了不少;但這是在從2014年到2020年,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進城落戶,因而大量勞動力退出農民工行列的條件下發生的。2014年以后,中國每年轉入非農產業的鄉村勞動力年新增總量,應該等于有關部門公布的農民工年新增量,加上當年進城落戶的“前”農民工數量!扒啊鞭r民工數量相當大。舉例來說,2016年,中國新增農民工僅為424萬人,但筆者估算,該年城鎮化的“前”農民工數量為535萬人。
中國就業壓力已見頂。2018年,中國就業人員總量同比開始下降。將來會受延遲退休影響的,主要是兩個群體,一是臨近退休的大齡勞動者,二是中年白領。
中年白領并非一貫就業難。10年前,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新行業因超常規擴張而人才奇缺、高校培養人才需要一個過程、企業超前儲備人才等因素的影響,移動通信、互聯網、金融等行業能招到相關人才就好,用工方哪里還敢挑剔年齡?此后,隨著相關市場的飽和,新行業擴張速度下降。同時高校人才供給量劇增,因而從2017年開始,35歲現象所顯示的就業難成為困擾上述行業中年員工的難題。
中年白領就業難會持續多久?要尋找答案,不妨看看也曾被此困擾過的農民工。在1989~2004年的民工潮年代,企業用工(農民工)年輕化的現象十分突出。2004年出現的全國性民工荒,實際上是青工荒,用工方開始放寬用工年齡。農民工市場上,中年勞動力就業難起先持續了15年,隨后逐步緩解也用了15年。
以此推論,中年白領的就業難——從而延遲退休與體制外大齡白領就業相沖突的時期,大約也就是最近30年,其中沖突最激烈的是從現在開始的15年,受影響的主要是現年20~45歲的一代!靶〔秸{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實施做法,會降低延遲退休對大齡勞動者(包括白領與藍領)的影響,但對更年輕的白領來說,未來還需要采取一些短期性的補救措施。
再看人口。
與就業不同,中國人口形勢現狀不甚樂觀。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過去10年,生育政策有所放寬,單獨二孩與全面二孩政策分別于2013、2015年開始實施。但2010~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6306萬,與2000~2009年出生人口16258萬相差無幾。與出生人口相關的結婚登記數,2011~2014年期間,每年超過1300萬對,2017、2018年降至每年1000多萬對,2019年僅為927.3萬對?梢姡词寡舆t退休不實施,退休者照看孫輩不受影響,要延緩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的趨勢,仍然有相當大的難度。
另外一個與就業不同之處是未來走勢。同樣年齡生育,延遲退休實施前,照看孩子的爺爺奶奶屬于退休人員,有養老金,看孩子可以不要報酬;延遲退休實施后,他們成了勞動年齡人口,如果子女生孩子的年齡不變,他們再不計報酬看孩子就沒有收入!靶〔秸{整、彈性實施”的延遲退休政策會延緩,但無法避免上述變化。如果育齡夫婦因此而推遲生育,則實施延遲退休可能會助推人口老齡化。
筆者認為,退休老人帶孩子與延遲退休的矛盾,其背后真正的問題是兩個: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條件下,第一,家務勞動——特別是需要專人從事的照看老幼病殘的勞動——由誰來承擔;第二,承擔者的生計如何解決。計劃經濟條件下,剩余勞動力滯留在鄉村,城鎮充分就業,家務勞動一部分由工作8小時的家庭成員自己從事,另一部分通過非市場化的社會化方式(即單位辦社會)、由單位員工提供。近30年來,情況發生明顯變化,追求效率且人員流動頻繁的用工方不再辦社會;大量農民工進城、大量鄉村年輕人成為大學畢業生留在城市就業,城市勞動力供過于求;供過于求意味著自家人照看家人無法通過市場獲得報酬,經常加班的員工也顧不上帶孩子,由有養老金的自家退休人員照看家人(包括高齡老人與孫輩)就是在上述條件下形成的。
如前所述,即使大力發展普惠性日托,帶孩子很大程度上還是離不開爺爺奶奶。作為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勞動,照看家人應視為就業的組成部分。在勞動力供求不平衡、市場還解決不了家務勞動承擔者生計的條件下,需要向帶孩子的家人發放低于市場化家務勞動報酬的生活保障開支。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延遲退休政策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有助于穩定與提高生育率。延遲退休與鼓勵生育、延緩老齡化本來是兩回事,但現實決定這兩件事得統籌考慮。
。ㄗ髡邌挝唬罕本┐髮W光華管理學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