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立邦裝飾涂料事業部總裁孫榮隆、立邦集團品牌公關中心總裁蔡志偉率裝飾涂料事業部高層管理團隊一行抵達上海虹橋商務區紅星美凱龍(601828,股吧)總部,與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執行總裁兼大營運中心總經理朱家桂、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助理總裁兼大營運中心品牌部總經理宋丹、紅星美凱龍大營運招商管理中心軟裝事業部總經理萬莉蕓等高層管理團隊進行了深度會晤。會上雙方就2021年深耕中國高端涂料市場展開深入交流,最終在商業VIP合作、IMP智慧營銷合作兩大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共識。
一個是涂料品類中的領跑代表,一個是家居零售行業的領軍企業,兩家的強強聯手意味著雙方發力中高端涂料品類市場將全面換擋提速。
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執行總裁兼大營運中心總經理朱家桂 (右)與立邦裝飾涂料事業部總裁孫榮隆(左)完成戰略合作簽約
2021年,為順應家居品質消費升級發展趨勢,紅星美凱龍先后發布“一品一店”行業公約,啟動軟裝煥新服務、2021中國第二屆高端整體軟裝峰會等活動等舉措,幫助全球頭部軟裝涂料品牌實現新的高質量發展。正因如此,“紅星美凱龍×立邦”的戰略合作簽約就此應運而生。
會上,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執行總裁兼大營運中心總經理朱家桂指出,期待通過此次戰略合作,與立邦品牌一起將涂料品類變成生活,變成場景,一起發力市場,在賦能運營網點的同時,去服務好我們的每一個消費者。
立邦裝飾涂料事業部總裁孫榮隆也表示,立邦見證了中國涂料品類市場的蓬勃發展,也見證了中國人對墻面材料的消費升級。正因為發現高端涂料市場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紅星美凱龍這樣高端的家居零售平臺。所以才有今天我們兩大巨頭的強強聯合。未來,也特別期待與紅星美凱龍在高端涂料市場探索更大的可能。
會上,紅星美凱龍大營運招商管理中心軟裝事業部總監韓暉就紅星美凱龍助力全球涂料頭部品牌快速發展的規劃做了分享。2021年,紅星美凱龍軟裝事業部將通過5大重磅舉措,幫助全球涂料頭部品牌廠商從強變得更強,從大變得更大。
具體而言,第一,全國打造軟裝陳設館,高端涂料館完美呈現。按照規劃,2021年,紅星美凱龍將在全國挑選十個城市的核心商場,在樓層、區位、品類、品牌、店態進行重新定位,同時利用軟裝峰會2.0,神鋪打造等營銷活動,行業優秀軟裝品牌以及區域優秀經銷商的加持,重點打造5000方以上的軟裝陳設館。2022年,紅星美凱龍將以這十城的軟裝館作為標桿,在全國50個商場進行復制。2023年,將實現高端軟裝生活在全國的全面覆蓋。
第二,商、店一體化服務:軟裝峰會和線上線下嚴選招商。2021年,紅星美凱龍將進一步加強店面的推廣,幫助更多的品牌廠商在一些沒有經銷商,或者經銷商薄弱的區域通過品牌峰會和線上線下嚴選招商賦能,開拓更大的全國市場。
第三,展會資源導入:9月DDS展,3月上海建博會。紅星美凱龍將通過DDS展和上海建博會等展會資源,與品牌廠商一起推動整個行業向前發展,吸引更多有潛力的優質的經銷商加入軟裝大市場。
第四,營銷賦能品牌:央視直播活動、LED宣傳等IMP活動。紅星美凱龍將基于品類營銷、單品營銷、品牌聯盟和大促營銷四大體系,通過“招商(展位)/ 營銷(流量)一體化”營銷戰略,諸如央視網直播、超級LED聯播網、618天貓超級品牌日等獨家稀缺營銷資源,賦能品牌廠商及經銷商從流量獲取,到銷售轉化,再到用戶運營全流程管理。
第五,規范行業標準,品類專業推廣。在幫助各大品牌廠商及經銷商解決渠道、招商、營銷、門店運營等幾大痛點之外,紅星美凱龍也在積極通過聯合軟裝頭部品牌及經銷商,共同簽約行業首個《中國軟裝品牌聯合公約》,倡導大家遵守“一品一店”行業門店誠信經營規則,推動行業有序快速發展,協助全球軟裝品牌廠商邁向集中化。
同時,紅星美凱龍大營運招商管理中心軟裝事業部總經理萬莉蕓還強調,紅星美凱龍與立邦的戰略合作,除上述已達成的兩大項戰略合作內容之外,未來雙方還將計劃在品牌、刷新服務、行業人才建設、優秀經銷商培育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展開更多維的合作。
目前,紅星美凱龍軟裝品類全國商場總經營面積達到112萬平方米,其中涂料品類全國商場經營面積達到33萬㎡ ,同比增長26%;占軟裝品類份額26.8%,入駐品牌達到500多個,其中除了本次簽約合作的立邦品牌之外,還包括三棵樹(603737,股吧)、嘉寶莉、PPG等涂料行業頭部品牌,以及菲瑪、卡百利、威羅、蔻帝等藝術涂料頭部品牌均已與紅星美凱龍達成深度的戰略合作。
本次活動中,來自立邦裝飾涂料事業部渠道副總裁闕宏濤、立邦裝飾涂料事業部營運副總裁侯俊峰、立邦裝飾涂料事業部建店管理總監李竹君,以及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IMP智慧營銷平臺總裁陳運、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大營運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李曉寧、紅星美凱龍IMP智慧營銷平臺業務部總經理戴家俊、紅星美凱龍大營運公關運營部總經理馮胤穎、紅星美凱龍IMP智慧營銷平臺業務部總監嚴寒等中高層管理者一同出席了本次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