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對于持有養豬企業股票的股民來說可謂是“雷聲”不斷。受豬肉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一季度多家養豬企業業績驟降。
13日晚,市值400億的正邦科技(002157,股吧)公告,公司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5億元–3.05億元,同比下降66.32%-77.36%。
14日晚間,市值800億的新希望公告,預計一季度凈利潤1.2億-1.8億元,同比下降88.94%至92.62%。
同日晚間,市值190億的天邦股份(002124,股吧)公告,公司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1元-2.38億元,同比減少50%-60%。
不過,就在豬企業績爆雷三連響之后,3800億市值的“豬茅”牧原股份(002714,股吧)宣布的業績卻令人眼前一亮。
同樣是在14日晚間,牧原股份發布公告稱,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7億元-73億元,同比增長62.17%-76.70%。
另一家市值規模只有100億的羅牛山(000735,股吧)也在同日晚間宣告業績大增。根據公告,羅牛山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4500萬元-5000萬元,同比增長101.6%-124%。
豬肉價格下跌成豬企業績爆雷“罪魁禍首”
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的三家豬企,均將主要矛頭指向了跌跌不休的豬肉價格。
正邦科技直截了當地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是公司報告期內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天邦股份在公告中稱,業績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第一季度生豬市場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二是公司第一季度生豬出欄結構與去年同期有所不同。
新希望則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生豬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及疫情影響等因素,生豬養殖成本上升,導致豬產業盈利下降是公司報告期內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截至4月13日14:00時,全國農產品(000061,股吧)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31.87元/公斤。
春節過后,中國豬肉價格就坐上了“滑梯”。據商務部監測,自1月下旬(1月18日至24日)起,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十周下降,豬肉價格降幅達到約27%。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和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監測,2021年第14周(即2021年4月6日-4月9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27.05元,環比下跌13.1%,同比下跌37.8%,較上周擴大6.9個百分點。
當周國內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環比下跌。部分地區已跌破育肥成本線,養殖戶看空后市,出欄積極性提升,加之市場140公斤以上大體重生豬消化緩慢,生豬階段性供應過剩。同時,終端需求依舊疲軟,屠宰企業銷售壓力較大,導致豬肉價格下跌。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還顯示,東北地區的豬肉價格降幅最大。4月6日-4月9日這周,東北地區豬肉周均價為每公斤24.31元,環比下跌11.5%,同比下跌40.3%,較上周擴大5.9個百分點。
專家指出,除了春節過后的季節性因素帶來豬肉價格持續回落以外,本輪豬肉價格下降也是中國生豬產能恢復“兌現”的表現。
受非洲豬瘟疫情沖擊,2019年中國生豬產能大幅下滑,豬肉價格隨之上漲。經過中國官方采取支持恢復生產等措施,生豬產能逐漸得到恢復。
農業農村部預計,到今年6月份左右,生豬存欄量將會完全恢復到2017年的存欄水平。下半年全國生豬出欄和豬肉供應有望完全恢復正常,屆時豬肉供應形勢越來越寬松,從價格上來看,豬肉價格同比也會繼續出現下降。
養豬模式造成業績分野?
在豬肉價格回落帶動一眾養豬企業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另外兩家養豬企業牧原股份和羅牛山凈利潤卻出現了同比大幅增長。兩家公司均把原因歸為生豬銷售量或出欄量的大增。
根據牧原股份的公告,雖然2021年一季度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由于公司生豬養殖規模有所擴大,一季度銷售生豬772.0萬頭,較上年同期增長201.09%。銷售量同比大幅增加是導致本期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增長的主要原因。
羅牛山也同樣提到,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量同比大幅提高,生豬板塊經營業績同比增長。
首創證券認為,對于牧原股份,在年初疫情嚴重的背景下,公司能繁母豬存欄維持增長,達到284.6萬頭,環比12月底增長8.5%,預期公司2021年生豬出欄有望突破4000萬,以量補價實現業績的同比增長。而目前來看,分析人士指出,牧原股份以量補價的邏輯正得到驗證。
此外,3800億的“豬茅”牧原股份能扛住今年一季度的豬肉價格大跌,或許與其自繁自養的模式密不可分。3月16日,牧原股份在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中稱,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公司的生豬養殖采用“全自養、全鏈條、智能化”養殖模式,而同行業上市公司多采用“公司+農戶”的代養模式。
基于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牧原股份的種豬、仔豬均為自產。在正常年份,商品豬的單位成本差異不是特別明顯,但在仔豬價格大漲的背景下,差異就被顯著拉大了。
根據牧原股份向同行業可比公司銷售的仔豬均價顯示,2019年為1201.44元/頭,同比增長209.70%。2020年1~9月更漲到1985.49元/頭。
牧原股份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秦軍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仔豬的外購價格,最高的時候超過2000元,而牧原股份內部供應的仔豬成本價低至每頭200~300元。單這個價差,就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成本,影響毛利率。
一般而言,在生豬產品中,就毛利率來說,種豬、仔豬明顯高于商品豬。而2019年至今,種豬、仔豬的毛利率又有所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生豬出欄量的前三強,分別為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300498,股吧)。根據前述針對問詢函的回復可以發現,正邦、溫氏都有向牧原采購種豬、仔豬。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